-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分权问题的提出是一个极恩现实意义的观点。这一问题常常发人思考的足
什么是分权,在何种情形下要分权,分权程度在哪种水平七被认为是合适的.
分权究竟会带来哪些福利的增进等等。本论文在研究中国财政分权时,首先指
出了财政分权概念的研究领域:第一,向市场的财权让渡(包含了分配关系)。
第二,政府间财政分权关系,上下级财政权力的变动,这通常以不同级次的政
府治事权为基础。第三,来自于线性关系部门的财政权力配置,包括大量存在
的预算外资金及部门的自主财政权力。
现实意义上的分权问题很早就被学者们关注。纪元之前的斯巴达城邦国家
和雅典城邦国家的兴盛和文明似乎使人意识到:分散的权力能够带来竞争的优
势,来自中国数次封建王国的瓦解史则力图在表明,分散化的权力对于政权的
稳定是相当危险的;当代的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府管理也正是向着分权发展
的,发展中国家有适度分权的趋势,而相当的发达国家则有集权的倾向,欧洲
联盟的一体化政策统一了许多欧洲国家的分散化决策。分权,应从更广泛的现
实意义的观点上着手研究。最初的现代意义上的分权政制要求18世纪在法、
英、荚被酋度提出,这种政制的分权要求t要设理解为三权分立。三权分立在
西方的发展历程是确立权力分立的基石。邀一基石在规则、惯例、习俗和行为
信念(历史、文化和传统)的潜影响下时商剧烈时而缓和地发z£。刘财政分权
演进影lIn的显著特征是,即使正式规则发生i变化,却不存在一个与正式规则
棚一致的实施机制以及棚应改变丁的行为习惯\这往往引起分杈的混乱。
对分权问题的基本认识常常j}|于多种因素的存在而增加了分析的难度。抽
象出基本逻辑的前提是收支关系,这种看上去纯粹韵财政关系(经济周期和转
轨的影Ⅱ向暂不考虑)带来一个初步的认识:财政收支、、财政政策和分权。通过
对收支关系假说的格兰杰检验,从而推出适度分权与财政政策、收支的基本关
系。收支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说服力的。
分权关系演化逻辑如何呢?假如起始点是中央集权,那么、中央政府对于地
方性公共产品的偏好误识,将导致纯粹的分享财政收入权力的要求,当地方政
府发现仅依靠收入功能并不能带来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明显改善时,地方政府会
提出要求:重新定义政府间的(财政)职能,似乎问题又重新回归到公共产品
提供数量的循环论证上,功能主义遇到的新问题是不足的公共产品或过剩公共
品的供给(预算最大化)。
作为分权最初状态的中央集权,软的预算约束以及部门经济的内生性导致
财政分权关注部门问的分权关系,比如重工业的优先战略更多地关注于向部门
的分权,以致于这种影响是显著和持续的。向市场的分权主要被分配关系所替
代,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体现了集权与分权关系的最初状态。在此之后的财政分
1
演化、功能、组织与缅敬一一中国财政分权的现实研究
权的演化形态呈现出不稳定性、这个时期中国财政体制调整极为频繁。短暂的
稳定性(短期合约)作用及激励作用衰减(负激励。鞭打快牛),交易成本的
上升(信息隐藏、中央政府改变合约、讨价还价、寻租、中央征税权弱化、地
方与中央政府的产业竞争),使中国的财政分权进入~个中期发展阶段。接着
发生的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权力博弈,表现为地方对公共产品的供给要求,地方
在财政体制调整中的虚假行为及中央的对策,渐渐使中国财政分权进入后分权
时期,出现了相对的稳定(均衡状态)。
这种复杂的分权关系,与经济转轨高度契合。权力分立的政制结构之下,
仍存在政府内分权的现象,财政权力部分被线性政府部门之间分配。
事实上,财政分权功能主要体现在划分公共产品提供的边界、经济增长与
制度创新激励。当分权关系满足两个条件时,将导致分权制度的改善。第一,
分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不应阻碍制度甜新(演化);第二,假如现有的制度不
变,分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不应导致逆选择,比如地区封锁、过多设置税收优
惠区域、分税的混库行为以及过分关注地方性税收增长。在对公共财政体制的
再考察后,发现公共财政体制苈财政分权(分税制)是协同发展的。适度分权
是内生于公共财政体制的。础公共产品为边界体现了政府职能的变化与财政分
权的选择关系。为了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进行适
应性调整(均衡),这是一个永动机式的调整,将永远继续下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吞咽障碍护理的ppt课件.pptx VIP
- PROTEUS-V8中文版介绍.ppt VIP
- 精准落实语文要素五策略 .pdf VIP
- 《第一单元 100以内数加与减(二)——图书角》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docx VIP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护理查房.ppt VIP
- 标准图集-20S515-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pdf VIP
- 规范、标准整理:TCSUS 17-2021 古道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导则--------工程交流群加vx:gqq5616.pdf VIP
- 在2024年全市第四季度“12345”热线不满意工单分析研判会上的主持词.docx VIP
- 云南省重大项目办公室 云南省各地州市2015年重大建设项目.doc VIP
- 评标专家评标流程.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