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26卷 第 1期 第 四 纪 研 究 Vol. 26, No. 1
2006年 1月 QUA TERNARY SC IENCES J anuary, 2006
文章编号 100 1 - 74 10 (2006) 0 1 - 14 - 06
天山北麓晚新生代沉积及其新构造
与古环境指示意义
孙继敏 朱日祥
(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摘要 天山山脉隶属中亚造山带 ,晚新生代时期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的构造效应同样影响到天山地区 ,使
这一晚古生代形成的造山带重新复活 。天山南北两侧的晚第三纪和第四纪时期的地层正是对印度板块 - 亚洲板
块碰撞带的响应 ,发生构造变形 ,形成了一系列逆冲断层和褶皱 ,指示这一区域的地壳在晚新生代变短和加厚 。文
章对天山北缘晚中新世以来的沉积进行了详细的磁性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 ,结果表明:在研究的独山子背斜地区 ,
磨拉石沉积最早出现于约 7 百万年前 ,说明天山山脉 自 7 百万年前开始有一次构造隆升 ,研究区内 700 ~2 58M a
间的巨厚砾石沉积主要是构造抬升的结果 。而早更新世的西域砾岩沉积在很大程度上与第四纪时期全球冰期的
( )
来临 ,特别是北半球开始发育大规模冰川作用有关 ,因此西域砾岩应当是在第四纪冰川作用 气候变冷 及新构造
运动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
主题词 天山山脉 晚新生代沉积 新构造运动 西域砾岩
中图分类号 P534. 6, P546 文献标识码 A
究 ,开辟 了天 山地 区新构造研究的新纪元 ; Chen
1 引言 [ 4 ]
等 对南天山的新生代沉积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 ;
天山山脉横亘中亚腹地 ,是亚洲最主要 、规模巨 Fu等 [ 5 ] 从地貌学角度 , 利用卫星图像结合野外考
大的年轻山系之一 。晚新生代以来 ,受印度洋板块 察 ,讨论了天山地区的第四纪变形 ; Sun 等 [ 6 ] 对独山
向欧亚板块深俯冲的影响 ,这一古老的、最早形成于 子背斜进行了详细的地层划分并建立了晚中新世以
晚古生代的造山带重新复活 ,导致晚新生代以来天 来的磁性地层 ; 需要指出的是 ,最近 Charreau 等 [ 7 ]
山地区的地壳遭受到了强烈的挤压缩短 ,并强烈抬 报道了对天山北麓新生代地层的磁性地层工作 。显
升 ,形成规模宏大的年轻的板内再生造山带 。在天 然 ,他们对这一地区的地层并没有在野外进行详细
山山脉快速隆升的同时 ,其南北两侧的山麓地带强 的划分 ,对前人已有的地层学研究成果也没有充分
烈坳陷 ,在前陆盆地内,堆积了巨厚的新生代沉积 , 的了解 ,而是十分教条地与标准磁性地层进行简单
成为记录新生代以来山体隆升与气候变迁的地质载 的对比,从而将地层上部的年代 、西域砾岩的底界及
体 ,是研究山盆耦合 、气候演变的最佳场所 。 其年龄弄错 。
对上述新生代沉积的研究最早是从 20 世纪初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资源的影响.pdf
- 泥河湾盆地磁性地层定年及早期人类演化.pdf
- 泥河湾盆地大长梁剖面河湖相沉积序列的细腰磁滞回线性质及环境意义.pdf
- 泥河湾盆地东谷坨剖面磁性特征及其环境意义.pdf
- 宁芜地区娘娘山组火山岩Rb-Sr同位素定年及意义.pdf
- 欧洲中部地区晚更新世及其全新世的泉华沉积.pdf
- 瓯江三角洲南翼晚第四纪孢粉、藻类记录及古气候意义.pdf
- 祁东县清水塘矿区周家岭花岗岩形成时代及其物质来源.pdf
- 祁连山北麓河流阶地及新构造演化.pdf
- 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gl模拟的小冰期气候.pdf
- 桐柏山商丹断裂带东延段石榴云母片岩中石榴子石显微构造特征及其变质―变形环境分析.pdf
- 土壤剖面的磁学特征及对交通污染的指示意义——以北京首都机场高速公路为例.pdf
- 土壤侵蚀及第四纪生态环境演变.pdf
- 晚奥陶世五峰期上扬子海南缘的同生变形构造形成机制.pdf
- 晚三叠世松潘甘孜和川西前陆盆地的物源对比:构造演化和古地理变迁的线索.pdf
- 晚三叠世以来龙门山的隆升―剥蚀过程的研究――来自前陆盆地沉积通量的证据.pdf
- 晚上新世-早更新世北太平洋和黄土高原的风尘沉积记录的初步对比.pdf
- 卫星遥感信息及华北平原第四纪环境变迁的研究.pdf
- 汶川Ms8.0地震的地表破裂过程--以都江堰八角庙村断层擦痕剖面为例.pdf
- 汶川Ms8.0地震平原区地表破裂的初步调查.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