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七大手法要点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1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共分三组,每组领取30颗螺栓,30颗螺母 改善前: 如图1所示,将螺栓放于左侧,螺母放于右侧,组合好的螺栓与螺母放于操作台前侧; 改善后: 如图2所示,将螺母放于左侧,螺栓放于右侧,组合好的螺栓与螺母放于操作台部位; 对于每小组选拔出一人进行操作,其余人观察,经小组内部讨论将改善前后的双手操作分析图绘制出来 * * * * * * 动作改善原则为“吉尔勃斯”(Gilbreths)所首创称为“动作经济与效率法则”,后经若干学者详加研究改进而成,称之为“动作经济原则”,为更易表现其含义,我们称之为“动作改善原则”。 * * Eg:拿一只铅笔在纸上,一上一下划下来。详细分析其动作内容可由2个阶段构成,即“移动,停止再改变方向”。在此例中科学家研究的结果显示约75至80%的时间来移动铅笔,15~25%的时间是用来改变手的方向。换句话说此15~25%改变方向的时间是没有生产性的,进一步的研究再显示出连续性的曲线运动其工作效率比方向突变的直线运动来得较佳。方向突变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也容易引起疲劳。 * * * Eg1:改善前:数字分布杂乱无章,必须花费时间寻找,才能依序连接。 1 20 21 40 41 2 19 22 39 42 3 18 23 38 43 4 17 24 37 44 5 16 25 36 45 6 15 26 35 46 7 14 27 34 47 8 13 28 33 48 9 12 29 32 49 10 11 30 31 50 Eg2:──熟练者→眼看书稿→不看打字机打字机之键盘若不固定则每次都要找寻 * 图片为:阳极检包测光泽膜厚 生活之例:装垃圾装入袋内 1. 改善后 设立一支撑架装袋口打开及支撑袋子,免除以手物之动作 2. 改善后 装塑料袋支撑在架子上,可免除手之持住动作,可一面剔菜一面放入袋内 * Eg:常见的有两用钉锤,双头板手,附橡皮之铅笔。 * 生活之例:盖印章 改善前 印面朝上,使用时必须先拿取印章,再翻转过来使印面朝下方能使用 ? 改善后 将印章之印面朝下放置使在“预放”之 * 老式压水井 * 生活之例:汽车开窗子之动作 改善前:驾驶者右方之车窗欲开/开时,必须侧身摇动把柄,于行车时容易发生危险。 改善后:以电动窗方式设计,驾驶者只需在床位边按下按钮即可完成开/开动作,舒服又安全 * * * * * * * * * * 故事引发:老李的家人在看电视节目现场实况转播,正看得津津有味,浑然忘我之境界时,突然电视机坏了,没办法只好请了修护中心的人来修理,修理人员检查了半天,终于发现原来毛病是里面有一电子零件──电阻环了。于是修护人员就拿了一个新的电阻换上了,老李很高兴他们一家人又可以享受看电视的乐趣。 可是过了一个星期之后,老李的电视机又再次故障了,不能看电视,怎么调也看不出影像。没法,只好再打电话请原来的修护中心的人来修理。毛病一查原来换上去一个星期的怎又会坏了呢?心想大概是倒霉,换上了一个可靠性不高的电阻,所以就再重新换了一个电阻,老李又可再看他的电视了。 但是好景不长,这个电视机隔不久又再坏了,老李真是很生气。认为这个修护人员的技术不好,不知真正问题之所在,所以要求修护中心另派高手前来修理,修护中心的老板没办法最后只有亲自出马来修理。查看后仍然是原来的电阻坏了,这时这位老板经验比较老到,认为这不是只换电阻就可解决的,必定有其它的原因造成问题之所在。 所以,他重新用他的电表测量一下,发现电流有过高的现象,因而造成电阻无法负荷烧坏。但是为什么电流过高了?他再继续探讨下去,原来在设计时之电流就比电阻可容忍的电流量来得高,所以显然的,问题的根源是在设计的问题上,没有设计周到,因此他把这个问题反映给制造工厂的设计单位研究。后来他们经过重新设计改变了电流的流量,终于彻底解决了问题之根源。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对一个问题的探讨,我们必须深入,不要只看到表面的现象而采取改善的措施,必须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之精神,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多问几次“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这样?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终于我们可以发掘出真正的问题根源所在。 * 产生创意的思考法则: ( 1 )相反法则 ( 2 )拼图法则 ( 3 )大小法则 ( 4 )例外法则 ( 5 )集合法则 ( 6 )更换法则 ( 7 )替代法则 ( 8 )摸仿法则 ( 9 )水平法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