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O加氢合成低碳烯烃K-FeZSM-48催化剂的性能研究.pdf
CO加氢合成低碳烯烃K-Fe/ZSM-48
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徐文旸 马静红 李瑞丰
太(原工业大学精细化工研究所,太原 030024)
提 要
考察了K-Fe/ZSM-48催化剂在CO加氢合成低碳烯烃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催
化剂有较高的活性和低碳烯烃(C2=狢C4=)选择性.TPR,TPD,XPS和化学吸附测试表明,
催化剂有良好的催化性能的原因,在于负载活性组分有较好的还原度和适宜的相分布.钾的
加入促进了Fe(Ⅲ?)→Fe3O4的还原,降低了H2/CO的牟不可逆吸附,使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得到提高。
目前,沸石作为一氧化碳加氢合成低碳烃类催化剂的载体 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Rao等[1]及本所[2曾采用ZSM-5,硅沸石-1和硅沸石-2等作为载体负载铁、钾等金
属组分作为CO加氢反应的催化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以前的工作主要是研究沸石的
合成,催化剂的制备以及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而对于催化剂本身的性质以及沸石载
体、活性组分和助剂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则未见报道。
ZSM-48沸石具有无交错的直线形管状孔道,孔口直径 0.53~0.56nm[3],适宜于
小分子的扩散。本文采用高硅ZSM-48沸石 (Si/Al?>400)作为合成气转化反应的催化
剂载体,研究了K-Fe/ZSM-48催化剂在 CO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催化剂的还原、
吸附和表面特性以及助剂钾的作用。初步探讨了K-Fe/ZSM-48催化剂具有较高活性和
选择性的原 因。
实 验 部 分
1.催化剂制备:高硅ZSM-48沸石由本所合成[4]。活性组分的引入采用真空浸
渍法,以硝酸铁和硝酸钾的混合溶液浸泡沸石,并在不断搅拌下加热蒸发至干。在
120℃下烘干过夜。制备的催化剂粉末经研磨,成型后备用。粒度40~60目。
2.催化剂性能测试:催化剂经纯氢还原后,引入CO/HZ=1的混合反应气,反
应在固定床流动式加压反应装置中进行,反应压力12.1589×105Pa,空速2000h-1,反
应温度325℃妗。产物采用GC-9A气相色谱仪和SP-501气相色谱仪联合分析。
3.TPR实验:TPR在自制实验装置上进行,还原气为含H29%的氢氩混合气,
1989年9月12日收到。
流速50m1/min。升温速率 10℃?/min,样品装填盍量?0.2g,混合气中氢气的消耗量由热
导记录。
4.TPD实验:催化剂经纯氢还原后,升温吹扫,然后冷至室温,进行H2或CO的
饱和吸附。用Ar气吹扫表面,并以Ar气作载气进行程序升温脱附。载气流速 40m1/
min,升温速率 12℃?/min,脱附信号由热导检测并记录,用气相色谱分析尾气组成。
5.化学吸附实验:仪器为Chemisorb2800。
6.XPS实验:仪器为PHI-5300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以MgKα为X射线源,在
12.5kV和250W下操作,通能71.55eV,催化剂经还原或合成气反应后,冷却,在氮气
保护下进行XPS测试。
结 果 与 讨 论
一()K-Fe/ZSM-48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恒定催化剂中钾的含量,考察了Fe-K/ZSM-48催化剂中铁含量对一氧化碳加氢制
低碳烯烃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列于表 1。随着铁含量的增加,活性和低碳烯烃的选择
表 1 铁含量对K-Fe/ZSM-48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
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当铁含量为7%
时,C2—C4烯烃选择性达58.1%,同时,
C2—C4烯烷比也最大,甲烷含量最低
(15.8%)。铁含量的变化对C2—C4烷
烃选择性影响不大,特别是 C+6组分基本
保持不变,这可能是由于载体ZSM-48 的
择形效应所致隆。同样反应条件下,K-Fe/
ZSM-48具有比K-Fe/硅沸石-2[5]较好
的催化效果。这是ZSM-48本身的性质所
决定的。
同样反应条件下,固定催化剂 中Fe
含量为7%,考察了钾含量的变化对一氧
化碳加氢产物分布的影响 (图1)。可以
看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Ag3VO4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对可见光下降解罗丹明B的催化活性.pdf
- AgAg3PO4g-C3N4三元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驱动下的光催化活性增强.pdf
- AgMnHZSM-5催化剂上室温O3氧化脱除空气中的苯:Mn含量和水含量的影响.pdf
- AgSBA-15低温气相选择性催化氧化苯甲醇合成苯甲醛.pdf
- Ag/Al2O3选择性催化丙烯还原氮氧化物表面反应机理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pdf
- Al-MSU-S介孔及介孔-微孔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性能.pdf
- Al-TS-1的合成及催化氧化性能.pdf
- Al2O3-交联蒙脱土合成及其对甲苯丙烯烷基化的催化性能.pdf
- Al2O3负载Ag催化剂的杀菌作用.pdf
- Al2O3/WO3/ZrO2固体强酸催化剂对正丁烷异构化的催化性能.pdf
- CO加氢合成低碳烯烃的催化剂沸石载体的电子效应.pdf
- CO加氢合成液态烃燃料的Fe-Eu新催化体系.pdf
- Co助剂对甲烷脱氢芳构化反应中MoMCM-22催化剂积碳行为的影响.pdf
- CO吸附微量量热法研究γ-Al2O3负载贵金属催化剂.pdf
- CO和O2在La0.7Sr0.3MnO3γ-Al2O3上的热脱附研究.pdf
- CO和氢在PtAl2O3和PtTiO2催化剂上的吸附态特征.pdf
- CO在IrAl2O3催化剂上的吸附及与O2相互作用的IR研究.pdf
- CO在NiAl2O3催化剂上的歧化和氧化反应.pdf
- CO在NiTi2O3体系上吸附的DV-Xα研究.pdf
- CO在Pd-PtAl2O3及其单金属催化剂上的吸附型式.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