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童青少年自杀行为.ppt
兒童青少年自殺行為的評估與治療 財團法人 為恭紀念醫院 兒童心智科 主任 吳四維 醫師 mywife@.tw 037-685569分機 336 歷史回顧 17-18世紀發現自殺與憂鬱症(melancholia)或精神疾病有關,Robert Burton-Anatomy of Melancholy開始現代的自殺理論,認為判屍體罪是不合理的,且一個人不應被認為既是加害人也是受害者,此後自法國大革命至十九世紀將自殺除罪化認為是精神病所造成,認為是一種社會或者疾病的問題。 歷史回顧 直到1950年代後期,才開始對自殺有系統化的研究,Eli Robins 等人並認為精神疾病是促成多數人自殺的近因。 1950年代發現青少年自殺的比例有上升的情形,而到1990年代時已經增加了五倍(2.7 ?13.8/10萬人),1980-1990年代開始系統化發展瞭解與預防自殺的發法,同一時期藥物濫用的比例開始下降。 自殺企圖在青少年中期達到高峰,自殺死亡的比例在近40年逐步上升,目前已經是十大死因的第三位,僅次於意外與惡性腫瘤。 兒童青少年與成人自殺行為的不同 兒童會認為死亡是可以回復的 青春期前的憂鬱症很少見 認知能力不足以經驗嚴重的無望感與計畫成功的自殺行為 較無能力接觸危險的方式 較能接到受家中與學校的支持 多半是衝動的行為(有50%從意念到實行不到15分鐘,少有強烈的自殺意圖與計畫) 自殺的定義 何謂自殺:任何有意企圖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稱為自殺,分成二類其一為自殺死亡另一為自殺未遂 那何謂自殘行為:自我傷害行為一般定義為企圖蓄意傷害身體,且嚴重到足以造成組織的破壞,這樣的行為並不是想要死亡,這樣的行為常是一種抒解壓力的行為方式;所以自殘行為並不等於自殺未遂,因為他並不想死。 自殺意念 定義:希望殺害自己的想法,並計畫何時、何地與如何執行自殺的行為,並且想到自己的死亡可能對別人造成的影響。 青少年有10-20%在過去一年中有自殺意念,有吸毒與精神疾病的比例更高。 並非所有的年輕人都認為自殺可能會造成無法回復的死亡;發展到何種階段,可以瞭解死亡的不可回復,主要靠家庭與學校的教育與兒童本身對於死亡或疾病的經驗,一般認為十歲以後比較能瞭解死亡的意義。 臨床醫師不能單純以學童的認知來判斷此自殺意念的嚴重度。 自殺企圖 盛行率:估計每年全世界0.8%有過自殺企圖,終身盛行率則有0.4%-4.6%。企圖與死亡的比例從6:1-25:1,有30-60%自殺死亡者有過自殺企圖,自殺企圖者中10-14%自殺死亡,約是一般人的100倍。 1991年CDC的一項14-17y/o 學生,發現過去12個月中27%有自殺意念、16.3%有自殺計畫、8.3%曾有自殺企圖、2%曾經因為自殺而接受治療,估計每年約有30萬高中生有自過自殺企圖。 盛行率 台灣(95)-台灣地區95年共4406人死於自殺,其中3088人為男性,女性則為1318人,每10萬人有16.8人死於自殺,其中男性為23.4/10萬,女性為10.1/10萬高居國人前十大死因的第九位(一般推估有十倍以上的黑數),為十年前的二倍,其中15-24歲之間的青少年自殺為十大死因的第三位,共237人自殺死亡,每10萬人有6.9人(9.2/男-4.5/女);1-14y/o共有9人,佔整體該年齡層的第14位,每10萬人有0.09人(0.14/男-0.05/女) 。 自殺方式以氣體吸入之方式最多其次為上吊與窒息致死,第三位為液體或固體食入,其他如跳樓、溺水、槍砲等方式,而15-24歲則是以氣體吸入、上吊與跳樓為前三位。 自殺率比較高的幾個縣市為基隆市、南投縣、新竹縣、嘉義市與苗栗縣。 盛行率 性別: 青春期前期,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約3:1 青春期後期,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約4.5:1 20-24歲,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約6:1 盛行率 與精神疾病(攻擊行為與藥物濫用在男性的發生率較高)及方法的選擇有關(美國女性多用服毒與割腕的方式男性則以開槍或上吊的方式,而在台灣男性則以跳樓或上吊較多,女性則以服毒或割腕) 與國家醫療服務品質及國家社會的發展有關。 盛行率 時代的改變(secular change) 近20 年來,15-19歲的男性自殺死亡的比例增加三倍,但女性改變不大。 而10-14歲雖然也增加了2倍,但因為數量低,所以量只有輕微增加。 白人與非裔美國人也自1960年代以來逐漸增加,但分別自1987與1994開始下降,因為對於精神科用藥使用的注意,不易取得等因素。 男性青少年自殺行為的增加與武器取得及藥物濫用有關。研究發現自殺死亡的青少年家中有槍械的比例是自殺企圖或其他精神疾病的兩倍。 盛行率 自殺方法: 槍械或上吊是美國最常用的自殺方法,特別是在青少年男性,其中又以非裔美國人增加最多300%,而白人則增加29%(1980-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