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Bi-Mo体系催化剂在丙烯氨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质与表面结构的研究.pdfVIP

多元Bi-Mo体系催化剂在丙烯氨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质与表面结构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元Bi-Mo体系催化剂在丙烯氨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质与表面结构的研究.pdf

多元Bi-Mo体系催化剂在丙烯氨氧化 反应中的催化性质与表面结构的研究 袁汉昌 李树本 陈英武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提 要 本文从催化剂的催化性质与表面结构的关系,研究了多元Bi-Mo体系催化剂有(载体)在 丙烯氨氧化反应中的作用。采用电子能谱(ESCA)、红外衰减全反射(ATR)等表面研究方法 以及X射线衍射法等与催化反应色谱法相结合,取得了催化剂表面组成与反应性能的资料,探 讨了此催化体系可能的作用,并对催化剂结构中活性组分可能的分布状态进行了探测。 有关Bi-Mo多元体系催化剂的研究[1-4],报道很少。此催化剂体系在丙烯氨氧化制 丙烯腈、丙烯氧化制丙烯醛以及丁烯氧化制丁二烯等工业催化反应中,已被证实是一种 高效催化剂[,6]。我们曾报道过有关此体系催化剂用于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的研究结 果[7]。本文进一步对此催化剂体系的表面结构、组成和它们的化学性质、物相结构等之间 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便加深对此催化剂体系的了解。 实 验 部 分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物化性质的测定见前报[7.8]。表层结构组成分析分别采用红 外衰减全反射(ATR)技术及电子能谱技术(ESCA)。红外光谱仪为PerkinElmer325 型。电子能谱仪为PHI550ESCA/SAM (PerkinElmer)型多功能电子能谱仪。 实 验 结 果 一()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产物分布见表1。表中列举了组成为50%FeaCobNicBidK0.1Mo12 P0.5Ox—50%SiO2的催化剂体系的结果,a,b,c,d均为变数,如表中所列。从表1可归纳各 活性组分的作用为:(1)Bi是生成丙烯腈的关键活性组分,催化剂不含Bi时见(5号),丙 烯腈的收率很低;但Bi的含量与催化剂的活性并无直接的联系 见(1号),可是Bi含量高时 却对丙烯醛 (以及乙醛)的产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乙腈的产率却是高的对(比1号与2 号)。(2)Fe,Co,Ni等组分的丙烯转化率很低 见(5号),所以它们生成丙烯腈的活性 也是很低的。但它们与Bi配合时,却有不同的协同作用。Fe对Bi的活性有良好的促进作 1982年4月6日收到。 表1催化剂中Fe,Co,Ni,Bi等组分含量改变时的催化性质 用,使用Fe组分可大大降低Bi的用量 见(2及4号),并且Fe对乙腈生成有抑制作用,但对 丙烯醛及(乙醛)却不能控制。Co和Ni对Bi的活性的促进作用不如Fe强对(比2号和3 号),而Ni稍强于Co对(比6号与7号)。Ni与Co对生成丙烯醛 (以及乙醛)的抑制作用比 Fe强 见(2及3号),但对乙腈生成的抑制能力远低于Fe。对丙烯醛生成的抑制能力Ni 稍强于Co见6及7号)。 (3)K能使乙腈产率显著下降,但对丙烯腈产率也有影响,它的 用量要适当对(比8,4,9号)。 (4)在此多元体系中,Bi,Fe,Co,Ni还有K)等组分虽然各 有各的作用,但存在着一个合适配比的关系,当用量配比适当时,可以得到性能良好的催 化剂 (见4号)。 (5)所研究的催化剂的表面积在60—80米2/克左右,在此范围内,看不出 它和催化剂的活性指标有何联系。 二()催化剂的体相结构分析 用X射线衍射方法C(u-K )测定催化剂中Bi,Fe,Co,Ni等主要物相结构组成,P与 K因含量太低,检测不出。此多元体系的X射线衍射图谱比较复杂,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 4号催化剂的衍射图作参考,示于图1。由图1可见,各物相之间的衍射值互相重叠较为 严重。为了确定各物相的衍射值,我们从简单的Bi-Mo组分开始直到多组分的组成,进行 了大量的组成改变的催化剂的X射线分析 包(括表 1中全部催化剂在内),通过反 复对比 它们的图谱,最后确定了此多元体系中存在的各个物相以及它们的衍射值,综合列于表 2。 图1同时列出了4号催化剂反应后的X射线衍射图,发现Fe2(MoO4)3在反应过程中 部分地被还原成FeMoO4,出现了d=3.41(58)明显的衍射,证实了Fe3+在反应过程中参与 了电子交换过程。其它各物相在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现有何变化。 三()催化剂表层

文档评论(0)

chqs5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