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封建 - skhlkyss.edu.hk.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周封建 - skhlkyss.edu.hk

西周封建 課題 課題 西周以前的政治環境是怎樣的? 西周兩次分封的背景及概況異同? 封建體制的本質和內容? 封建體制的成效與影響? 如何改變中國的政治局面? 如何促成中華民族的搏成? 西周以前的政治環境是怎樣的? 人口稀少,分佈零散,部落林立,部落之間出現大量無人的荒地,有待開發 部落以聯盟的方式維繫(相對平等),並以強大的部落擔任聯盟的盟主 華夷雜居 分化殷遺民 西周在2nd 分封後的軍事佈局 佈局解構 2nd 分封重建了周室對東方的管治 周公建立的70個封國中,有53個同姓,由此可見周室強化了宗室對各地的控制 2nd 分封建立了對殷民重重的包圍網 西周封建體制的結構 圖形解讀 面積的大少= 人數的多少 愈近底層,地位愈低 封建社會中,存在兩個階級(貴族 vs 平民) 貴族是透過分封及其他制度所「製造」出來,是社會的領導者及「消費者」 平民階層是社會上的「生產者」 天子與諸侯力量對比表 權利與義務 權利與義務 權利與義務 封建社會 「封建社會」解讀 封建社會由周公所確立的四個制度所支持 封建制度(權力分配和等級劃分) 宗法制度(繼承法) 禮樂制度(行為規範和文化) 井田制度(經濟基礎) 屬於相當「穩定」的系統,改變相當困難 它確立「貴族」與「平民」之間的分野 封建制度的本質? 天子委派自己的親信,帶領部份族人和資源,到四方「插旗」(建立據點),藉此擴大本族的勢力,和管理各「地盤」。 封建是天子將手上的資源(權位、土地、人民)分配予各級諸侯的過程。 最終建立天子與諸侯之間的從屬關係。 宗法制度的本質? 目的﹕定尊卑、別親疏,使長幼有序 確立繼承準則、宗族身份地位 避免內部出現猜忌、爭執及混亂 「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嫡﹕正室(貴) 庶﹕側室(賤) 長﹕年長 幼﹕年幼 地位(貴賤) 年紀(長幼) 能力(賢愚) 大宗 vs 小宗 (五世而遷) 禮樂制度的本質? 確立人際關係、物質享受的準則 禮﹕規範行為 樂﹕教化性情 五禮「吉、凶、軍、嘉、賓」 個人行為在不同的場合,根據各自的身份和地位而有不同 原則﹕「各安其份、各守本份」 封建制度的影響 a. 確立君臣關係 封建前 各部落各自為政,平起平坐,地位的高低視乎實力的變化 以鬆散的部落聯盟方式維繫,不合則散。 封建後 在制度上建立明確的主從關係 諸侯基本在天子的控制之下 井田制度的本質? 規定土地的使用權 領主將土地分成9份,其中1份,名為「公田」,收益歸貴族。 另外8份交予8家人耕作,名為「私田」收益歸己。 規定全體人員先耕公田,然後才治私田。 b. 強化周室統治 封建前 共主對地方的控制較弱,隨中央力量的興衰而盈縮(朝/ 不朝) 封建後 透過分封諸侯到各地建立軍事據點及定期巡狩等機制,鞏固周室對遠東新領土的控制。 各諸侯組成屏藩王室的體系,令周室得以治權鞏固,國祚長久 c. 促成國家統一 封建前 各諸侯之間欠缺有效及持久的方式來維繫彼此的凝聚力。 封建後 除聯姻外,更透過分封以及各種制度的配合,塑造了穩定的社會結構及秩序。 d. 擴展統治區域 封建前 周人未能一下子完全消化/ 繼承商朝600多年的政治基礎 封建後 透過星羅棋佈的新封國,夾雜於舊有部落、殷遺民及少數民族之間加以牽制 同時拓展生存空間,令周室勢力範圍擴展至黃河中下游、淮河及漢水流域。 e. 促進民族融和 封建前 各地部落林立,各有本身傳統的「地盤」(勢力範圍),壁壘分明 封建後 透過武裝殖民的過程,周民移居各地,與當地原有族群(四夷)雜居、通婚,從而形成新的華夏族群。 f. 廣傳華夏文化 封建前 商朝文明影響長達600年,周文化一時難以取代。 封建後 周公確立以4大制度為基礎的文明體系,形成強勢的文明。 伴隨武裝殖民的過程,周文明得以在周邊民族中傳播,從而塑造對華夏文明的認同感。 總結 周代的封建文明對中國的影響力極為深遠 4大制度將血緣關係與政治結合,建構出穩定的社會及文化體系 封建制度是一個從「殖民」逐步走向「本土化」的調適過程。使周文明從一個「外來者」變成「共同體」中的一員。 封建制度是受制於交通和地理條件下,在傳統的政治地圖中進行有限度的規劃,加速社會的改變,為日後的「大一統」奠下基礎。(因時制宜) * * 西周初年,兩度分封,開拓疆土,使周天子的地位得以鞏固,從而改變了夏、商以來的政治局面,促成了民族的搏成。 1. 兩次分封形成的政治局面 2. 兩次分封促成的民族搏成 說明 學習要點 衛國(康叔) 洛邑(周公) 宋國(微子啟) 周 晉 燕 齊 魯 蔡 隨 衛 宋 洛邑 a. b. c. d. e. 天子 諸侯 卿大夫 士 庶民/平民 貴族 無規定 無規定 不足50里 秦 附庸 6 6軍(75000人) 方1000里 周 天子 3/3 3軍(37500人) 方100里 齊、晉 侯 1/

文档评论(0)

maxm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