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典型空间要素及设计 ●城市艺术设计与场所营造课程讲座 4 1.城市街道空间 1.1街道和道路 街道和道路是一种基本的城市线性开放空间。它既承担了交通运输的任务,同时又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公共活动的场所。 街道景观由天空、周边建筑和路面构成。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不少传统城镇聚落开始都与线性街市发展有关。如我国一些江南水乡城镇。 1.2街道空间设计 1)交通要求 (1)处理好人、车交通的关系。 (2)处理好步行道、车行道、绿带、停车带、街道交接点、人行横道以及街道家具各部分的关系。 (3)街道应按多维空间考虑,但应注意要尽量使人们在同一层面上运动。 (4)在具备美观和趣味性之外,还应能与行进的主要目标配合,尽可能的将主要目标安排在街道内人的流动线上,减少过分曲折迂回。 (5)将街道分成不同段落,并对其进行功能、人流和车流疏密程度的研究,相应决定其宽窄变化。 2)贯彻步行优先原则和生活功能要求 在城市中的许多地段,尤其是中心区和商业区、游览观光的重要地段,要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价值,创造和培育人们交流的场所,就必须鼓励步行方式并在城市设计中贯彻步行优先的原则,建立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步道连接系统。 解决好步行和车行的矛盾,是步行优先原则贯彻的前提条件。在城市街道中设立人行道护栏、休息座椅,加宽人行道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唯有实行人车系统彻底分流,才能根本解决这一问题。 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建步行街和人行天桥系统,在加拿大渥太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中国香港等城市,行人不必到底楼穿越马路,就可通过楼层系统到达其他商业办公设施。 1.3街坊结合的街道空间景观设计 街道景观设计中处理好使用、形体和空间环境秩序的连续性是非常重要的。这一连续性包括了建筑设施,乃至建筑的风格、尺度、用材和色彩等内容。 许多历史城市不仅在街景艺术处理,如曲折、进退、对景、框景、节律等方面,而且在街坊与建筑及与步行空间的配合上做得很好。现在城市中成功的街景设计并不多见,原因在于现代城市中不少街与坊的布置和规划设计相互脱节。 街道上树木的栽植对于街道城市设计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沿街建筑由于是不同设计师设计,设计水平、形体尺度、建筑风格常常变化有余,统一不足,而整排连续的枝叶茂盛的行道树就能提供视觉统一性的保证,乃至成为一种独特的街景风格,如南京的林荫道、巴黎的香榭丽大道等。 1.4街道和道路的层次等级及其设计 不同功能的街道和道路,其城市设计的要求自然也是不同的。 美国将街道划分成主要干道、收集道路、大众运输道路、邻里道路等,在不同等级的街道上,行人和车辆使用空间的分配是不同的。 杜白操先生曾经针对国内城市街景处理千篇一律、单调刻板的弊病,提出了富有积极意义的街景处理“五不同”的观点,即不同体形的组合,不同层数的搭配,不同色彩的对比,不同材料的运用和不同细部的处理。 2.城市广场空间 2.1现代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 从物质角度看,广场是一种经过精心规划设计的,由建筑物、构筑物或绿化等围合而成的开放空间。 1)广场的功能 不同的广场功能和作用取决于其在城市中的位置和规划设计的要求,有公共性的、有交通性的、有休憩性的,今天的现代城市广场越来越多的呈现出一种体现综合性功能的发展趋势。 2)广场的主题和特色 广场作为城市空间艺术处理的精华,往往是城市风貌、文化内涵和警官特色集中体现的场所。或以浓郁的历史背景为依托,或辅之以优雅的人文气氛或特殊的民俗活动。 现代城市广场建设也可以利用新的特定使用功能、场地条件和景观艺术处理来塑造出自己的特色。 2.2广场的空间形态 广场空间形态主要有平面型和空间型 历史上一级今天已建成的绝大多数城市广场都是平面型的广场。在现代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上升式广场和下沉式广场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上升式广场一般将车行放在较低的层面上,而把人行和非机动车交通放在地下,实现人车分流。 下沉式广场在当代城市建设中应用很多,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上升式广场,下沉式广场不仅能够解决不同交通的分流问题,而且在现代城市喧嚣嘈杂的外部环境中,更容易取得一个安静安全、围合有致且具有较强归属感觉得广场空间。 2.3广场的空间围合 在广场围合程度方面,可以借助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图—底”关系进行分析。一般广场围合程度越多,就越易形成“图形”。 围合并不等于封闭,考虑到市民使用和视觉观赏,以及广场本身的二次空间组织变化,必然需要一定的开放性。 广场围合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 1)四面围合的广场:当广场规模较小时,具有强烈的向心性和领域感; 2)三面围合的广场:封闭感较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向心性; 3)二面围合的广场:常常位于大型建筑与道路转角处,平面形态有“L”形和“T”形等,领域感较弱,空间有一定的流动性; 4)一面围合的广场:封闭性很差,规模较大时刻考虑组织不同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