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上的温室气体浓度和温度 古大气中CO2浓度的证据——冰芯中的气泡 Ice core climate and CO2 records --- 大洋生物泵加强 陆架侵蚀机制,海洋固氮机制,反硝化机制 John Martin 1986 :Give me a tank of iron, I’ll give you an ice age. Fe 假说:南大洋、东太平洋等大洋浮游生物群缺铁“Iron-Ex” “铁肥实验” 1993--在大洋撒铁可以引起藻类勃发,生产力增加数十倍 (3)全球大气化学组成的变化 大气化学组成的变化 大气CO2的浓度现在每年约以0.5%的速率增加. 大气CH4浓度的增加速率表现出波动特征,现约以1.0%/a的速率增加. 中国是世界上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CO2排放大国之一,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的数据表明,1995年中国CO2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也是稻田CH4排放的大国之一. 2 主要的驱动力 人类影响? 地球自身? 太阳外因素? 导致全球变化的因素按其发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周期变化的因素;非可逆性变化的因素;随机发生的因素。 按照全球变化驱动力的来源,也可以将驱动因素分为三种类型:地球外因素,地球内力因素以及地球系统自身相互间的影响和反馈,全球变化中的人文因素。 一、全球变化中的人文因素 二、驱动全球变化的地球外因素 三、驱动全球变化的地球内力因素 四、地球系统内部的反馈作用与全球变化 一、全球变化中的人文因素 随着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人类从自然环境中逐步分离,最终独立于自然系统,成为地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影响自然过程、导致自然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营力。。。。。。 人类生态系统过程已成为全球变化过程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是与人类赖以生存的人类生态系统的建立与维持过程密切联系的。 人类通过土地利用改变地表景观、或通过化石能源和矿物原料大量使用的方式改变自然环境,其结果造成土地覆盖变化、系统成分变化、自然过程变化和自然系统功能变化。 由人类建造的农业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取代自然生态系统,就是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化的一种主要的形式。。。。。。 人类影响全球变化的另一种方式是为维持农业和城市等人类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有大量的物质和能量持续不断地输入到系统之中,与此相联系的资源开发和废弃物的排放均对自然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当其超出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引发全球变化过程。 土地覆盖变化 土地覆盖。。。。。。 土地覆盖变化。。。。。。(渐变、换型) 土地覆盖变化是人类活动的最直观的表现。 目前按土地覆盖类型的性质可以分为四种景观类型:原始自然景观、遭受破坏的自然景观、人化自然景观、人造自然景观。 二、驱动全球变化的地球外因素 1.太阳活动 2.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 3.地外物体的撞击作用 2.1.太阳活动 太阳辐射直接驱动了发生在地球表面的各种过程。太阳辐射的变化改变了到达大气顶层的能量,并通过影响物理气候系统的能量收支平衡导致气候变化进而引起全球变化。 太阳辐射的长期变化和太阳活动(101-102年存在显著的周期变化)。 一般用黑子活动代表太阳活动。太阳黑子活动引起太阳辐射质和量的变化,太阳活动高峰期能够引起太阳紫外线(臭氧层变厚并且升温)和微粒辐射的极大增加(极光、磁暴、电离层扰动等可间接反映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辐射也增强。 2.2.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 黄赤交角:其周期性变化影响地球上不同纬度和不同季节的气候差异程度的大小,黄赤交角越大,冬季和夏季的差异越大;黄赤交角变化对极区影响最大,若黄赤交角减小,极地地区变暖,反之,极地地区更为寒冷。 黄赤交角变化如何影响寒温热三带的范围变化 米兰柯维奇理论解释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变化。 米兰科维奇理论二十世纪晚期古气候学研究的最大突破 米兰科维奇理论即是从全球尺度上研究日射量与地球气候之间关系的天文理论。该理论认为,北半球高纬夏季太阳辐射变化(地球轨道偏心率、黄赤交角及岁差等三要素变化引起的夏季日射量变化)是驱动第四纪冰期旋回的主因。这个理论的核心是单一敏感区的触发驱动机制,即北半球高纬气候变化信号被放大、传输进而影响全球。 地球运行轨道参数的周期性变化造成地面太阳辐射量纬度与季节分配的变化从而引起冰期旋回 黄赤交角是地球绕日公转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地球公转,产生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地球自转,产生赤道平面。在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之间有一个交角,叫作黄赤交角。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这就使得地轴同轨道平面斜交 ,并成66°34’。 2.3.地外物体的撞击作用 当小行星以宇宙速度撞击地球时,将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