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曼曼曼暑皇曼量曼舅舅曼曼曼曼曼曼曼m_ii—i———!…….一…i蔓
摘 要
在全球范围内,70%的国家和地区都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有250亿吨的肥沃表土流
失。作为世界上水士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目前关于水士流失的研究远不能满足国家
生态建设和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由于水土流失是具有明显尺度效应的过程,不同尺度下的
水土流失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目前,在室内土槽、径流小区、坡面等单一尺度上对不同
地区和不同士壤类型的水土流失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针对径流小区、自然坡面、小流域三
个不同尺度缺乏对比研究。同时,水土流欠效应随研究区域面积的增加呈现非线性关系,区
域甚至全球范同内水土流失机理的揭示必须首先解决不同尺度上影响水土流失因子对其效应
的贡献率随研究区域增大的主次顺序易位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最终需要回到小尺度上来解
决。因此,阐明典型区域径流小区、自然坡面、小流域三个不同尺度下的水土流失效应和内
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紫色土是长江及其主要支流泥沙的主要来源。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士壤类型,紫色土质
地松软,结构松散,易风化,抗蚀性较差,保水保土能力弱,是一种侵蚀型的高生产力岩性
土。我国紫色土的侵蚀面积及强度仅次于北方的黄土。在三峡库区,人为活动加剧了土壤侵
蚀过程,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已影响到库区的生态安全和三峡水库的可持续利用。因此,本
文以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了重庆市万州区生态环境监测重点站内径流小区、紫色土
自然坡面及戴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尺度单元,通过对土壤/泥沙颗粒和养分流失的分析研究,探
讨径流小区、自然坡面、小流域三个不同尺度下水土流失效应及内在机理,以期揭示水土流
失机理以及尺度效应,从而为紫色土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也为下一步区域水土流
失机理研究及预测预报模型构建、应用奠定了基础。
1、径流小区尺度下紫色土水土流失效应。以万州典型区生态环境监测重点站内径流小区
为研究单元,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对一定坡度不同坡位、不同雨强下紫色土径流小区中
土壤颗粒变化和养分流失特征及其土壤颗粒一径流一养分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在降雨
雨滴击溅和坡面径流的搬运、迁移以及冲刷作用下,径流小区上坡粘粒、粉粒含量降低,砂
粒含量增多;中坡粘粒和砂粒含量增多,粉粒含量减少;下坡粘粒含量增多,砂粒和粉粒含
量减少。随着雨强的增大,养分流失率在各坡面位置大体呈现增大的趋势。土壤颗粒在降雨
前后的差异与土壤养分的流失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对比分析降雨前后坡面土壤团聚
体含量变化,0.25咖和2岫团聚体含量在降雨后显著增加,其它粒径团聚体含量则有所
下降。降雨前后土壤团粒分形维数差异越大,养分的流失率也越大。不同雨强下,侵蚀泥沙
量都出现从升高到降低的一个过程,侵蚀泥沙峰值量随着雨强的增大而增大且出现时间也不
断提前,其侵蚀泥沙养分峰值也有大致相同的趋势。但是由于不同养分对以泥沙为流失载体
的吸附性不同,并非所有侵蚀泥沙养分含量都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雨强的增大、
产流时间的增加,径流养分累积量也相应增大。在相对较大雨强条件下径流流速与产流历时
为幂函数关系,而在小雨强条件下流速与产流历时为二次曲线关系。径流养分与径流量之间
的关系表现为,径流强度和径流流速与径流养分中总氮浓度和径流总磷浓度相关关系不明显,
但是与相应的总氮、总磷流失量呈现明显的相关关系。
因此,在径流小区尺度上,降雨对土壤颗粒组成的影响表现为上坡细颗粒的减少,粗颗
两南大学博十学位论文
Illm和2衄团
粒的增多;下坡细颗粒的增多,粗颗粒的减少;对团聚体的影响表现为0.25
聚体含量增加:土壤养分流失率与土壤颗粒变化、团聚体稳定性变化存在相关关系;侵蚀泥
沙量、侵蚀养分均随着雨强的增大、产流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养分元素间存在着差异。
2、自然坡面尺度下紫色土水士流失效应。以紫色土自然坡面为研究单元,利用137Cs示踪
技术测定自然坡面不同地貌部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地块的土壤侵蚀模数,分析坡面侵蚀泥
沙来源,探讨坡面不同地貌部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强度差异;以坡面径流出口
测流堰自然降雨观测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坡面土壤颗粒、侵蚀泥沙颗粒变化特征,土壤养分、
径流养分、侵蚀泥沙养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IL-17及其Th17细胞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关系研析及其地塞米松对IL-17的影响.pdf
- Ki-67和MMP-2在胸腺瘤中的表达和其生物学特性及其预后关系研析.pdf
- miRNA122和miRNA19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和肝细胞肝癌易感性及其预后的关系.pdf
- NGAL及受体和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关系研析.pdf
- OSAHS舌骨悬吊手术舌骨位置及其舌后间隙变化和疗效的关系.pdf
- PCT+ER、PR表达和术后大剂量131Ⅰ治疗效果关系研析.pdf
- PTEN、E-cadherin和CD44v6表达和食管癌浸润转移关系研析.pdf
- PTEN和p33%2fING1的表达和食管鳞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关系研析.pdf
- STEMI直接PCI患者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pdf
- Survivin启动子SNPs多态性和结直肠癌关系研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