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33 卷第2 期 环 境 科 学 学 报 Vol.33,No.2
2013年2月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Feb. ,2013
王新,杨晓芳,王东升,等.2013.铊在河流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33(2):535-543
Wang X,Yang X F,Wang D S,et al. 2013.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behavior of Tl(I) in river sediments[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33(2):
535-543
铊在河流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
1,2 2 2,∗ 1
王新 ,杨晓芳 ,王东升 ,夏华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430076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收稿日期:2012-06-15 修回日期:2012-08-11 录用日期:2012-08-13
摘要:水体环境条件的改变直接影响铊在水体沉积物的吸附解吸行为,进而影响到铊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途径.本实验采用北京市凉水河
(L8)及其沿岸的藕田(L6)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Tl(I)在沉积物上的吸附特征及pH对其吸附过程的影响,并考察了以沉积物浸出液
和背景电解质作为解吸体系时,Tl(I)自沉积物上解吸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两种沉积物对铊的吸附速度较快,初始的5 min 内,沉积物
对铊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吸附量的90%(L6)和80%(L8)以上,12 h基本达到吸附平衡.②沉积物L6 和L8对Tl(I)吸附量均随着初始浓度的升
高而增大,但是L6 的吸附量明显高于L8.两种沉积物对铊的吸附等温线用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拟合均得到较好的拟合结果,在分
析吸附解吸机理时,Langmuir方程更能说明其物理化学意义.③pH对铊在沉积物上的吸附影响较大,随着体系pH 的增大,吸附量逐渐增大.
④沉积物浸出液的高效体积排阻色谱和三维荧光表征结果表明沉积物浸出液中主要以类蛋白和腐殖酸类物质为主,荧光强度集中在 1100 ~
-1 -1 -1
1550之间.用沉积物浸出液代替背景电解质作为解吸体系时,解吸量增加了2.232 mg·kg (L6)和1.494 mg·kg (L8)(C =0.33 mg·L ),
0
铊更易从沉积物浸出液的环境下解吸下来,进入水体.
关键词:铊;沉积物;吸附解吸
文章编号:0253-2468(2013)02-535-09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behavior of Tl(I) in river sediments
1,2 2 2,∗ 1
WANG Xin ,YANG Xiaofang ,WANG Dongsheng ,XIA Hua
1.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Wuhan430076
2.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mental Sciences,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mental Aquatic Chemistry,Beijing 100085
Receiv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钌(II)-吡啶基NNN配合物催化酮的室温(不对称)氢转移反应.pdf
- 钌镧氧化物涂层在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pdf
- 钒氧化物催化CO2氧化异丁烷脱氢的研究.pdf
- 钙-钙双碱法脱硫技术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pdf
- 钙化合物的种类对脱氯特性的影响.pdf
- 钛基片的化学机械抛光技术研究.pdf
- 钛硅分子筛催化环己酮液相氨肟化固定床工艺.pdf
- 钛硅多元掺杂类金刚石薄膜在不同气氛环境下的摩擦学性能研究.pdf
- 钛硅碳衍生碳涂层在真空中的摩擦与磨损行为研究.pdf
- 钠添加剂对NOxOUT工艺影响的研究.pdf
- 铋掺杂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pdf
- 铑(Ⅲ)催化N-磺酰基2-甲酰苯胺与烯烃环化制备(2H)喹啉.pdf
- 铑-ImiFerroPhos配合物对β-取代-α,β-不饱和磷酸酯的不对称氢化.pdf
- 铑-三苯基膦配合物功能化的聚合物@介孔氧化硅复合材料在1-辛烯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应用.pdf
- 铑原子簇催化烯烃常压氢甲酰化反应.pdf
- 铑(III)催化的醛的氧化胺化:一种有效的构建N-吡啶酰胺及酰亚胺的合成方法.pdf
- 铜(I)催化条件下酮肟衍生物与苄烯丙二腈的环化反应构建2-氨基吡啶.pdf
- 铜催化异噁唑还原开环清洁高效合成1-氨基-2-乙酰基蒽醌.pdf
- 铜基催化剂上合成甲醇的过渡应答研究I.H2和CO的吸附行为.pdf
- 铜基催化剂上合成甲醇的过渡应答研究II反应机理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