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浅析(二). 工艺篇上回的《基础篇》,介绍了碳纤维的基本概念。这一回,咱们分别聊聊碳纤维(CF)和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两方面的生产工艺——用说书的话来讲,这叫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喜欢用说书的方式讲兵器,觉着特亲切,呵呵。
一碳纤维的生产
碳纤维根据基本材料不同,可分为PAN基、沥青基、酚醛基、纤维素基…..等不同的生产工艺。这次,我们只谈军用高性能聚丙烯腈PAN碳纤维的生产工艺。虽然PAN基碳纤维生产细节的保密度比较高,但是大致的原理是公开的,先概要的介绍一下其生产过程。如下图1所示,PAN基碳纤维的生产,从原料单体到原丝、再到碳纤维成品加工,各道工艺的紧密相连,可以在一个车间内连续的完成全套工艺流程。
图1:碳纤维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图
国内有部分厂家,既没有上游的PAN原丝生产能力,又没有下游的碳纤维复材生产能力,只能直接购买国外原丝,再进行预氧化和碳化的后续处理生产碳纤维。好比吃鱼,头尾嫌刺多,不舍得下功夫,于是就吃个中段儿,居然也号称自己能做碳纤维,游说国家投入巨资。我们有些人“走捷径”的本事,那不是一般的高啊,呵呵。
由于《基础篇》所述研发技术的原因,碳纤维的生产,在国际上一直由美、日两国主导。目前能够进入批量工业化生产的最高级碳纤维是T800,T1000等更高品级仍在实验室阶段。航空主承力级和航天级的碳纤维工艺技术,国外对华一直封锁。就连高性能PAN原丝,如T800原丝, 以及部分碳纤维成品,也都对华禁运——日本曾经对卖高级碳纤维给中国的人员判刑严惩。
兵器迷这个不忿啊——哪天咱们发达了,也开个单子,以下产品和技术,对美日禁运……嘿嘿。
中国人什么都怵,就是不怵禁运——逼到无路可走,唯有痛下苦功。所以军用高性能碳纤维的生产,自“六五”以来一直是国家重点研发和实施科技产业化的攻关项目。十五期间,在国家863项目的推动下,形成了北京化工大学、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和山东大学为主的三个研发基地,和江苏、吉林、山西、山东为主的四大生产基地。经过近30年的努??,取得的成绩应当说是可圈可点:
T300的生产
根据中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信息网 2008年的报道,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公司万吨碳纤维一期工程,2008年底在江苏连云港正式投产,目前形成 1000吨规模碳丝生产能力。该公司曾于2007年5月实现了碳化生产线投产,当时碳纤维产量只有20吨左右。此后新建了2500吨PAN碳纤维原丝和1000吨碳化生产线。以45%股份成为神鹰第一大股东的中国复合材料集团董事长张定金强调,T300从设备到产品已实现百分之百国产化。而且在技术研发上,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已经拥有PAN基T300碳纤维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军工部门评价说:“T300的完全国产化,使得军用次承力结构碳纤维获得了完全自主权”
至此,可以说,通过T300级军用碳纤维的国产化,走出了中国打破国外垄断和技术封锁的第一步。产品批量生产当年,T300进口价应激性的跌了一半,呵呵。(两年后因为需求量大价格又上去了,这是后话)
T700的生产
据2012年中国航空报报道,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率队赴位于江苏常州国家高新技术区的中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考察调研。中简科技成立于2008年,承担国家“863”计划高性能碳纤维项目,依托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院的技术团队,经过4年时间,建立了T700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年产量可达300吨。主要设备的国产化率达98%,是国内第一条T700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林左鸣明确提出,中航工业对国产碳纤维产品进行支持,规定成员单位必须使用已达标的国产碳纤维产品。
兵器迷点点头,这就对了。这种战略性问题,不能只讲究什么市场经济规律,该补贴的要补贴,该保护的要保护,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T800的生产
据江苏经济报2012年7月消息,江苏航科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成我国首条T800碳纤维产业化线。该项目2009年底启动,航科投入2.5亿元,从原丝到成品技术均为自主研发,生产线的开工负荷已提升到90%,5个月来累计产出成品500千克,合格率达到90%以上. 拉伸强度、拉伸模量、断裂延伸三大主要性能指标以及线密度、导热率等其他各指标,都与东丽公司的T800产品相当。目前,江苏航科已申请专利85项,其中24项获授权。
从原丝开始做出来,与东丽指标相当,且有自己的专利技术,这是可喜的事情,希望早日看到国家级鉴定。
可以看出,中国军用小丝束高性能碳纤维的生产,从下游煤化工入手,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的模式,已经取得了可观的进展。T300已经实现了年千吨以上的规模化生产,T700达到了年百吨规模的批产规模,T800也看到了曙光。
不过,问题也不少——看兵器迷的文章,一般先报喜后报忧,这也是规律,呵呵。
首先是横向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