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灾状况 2001年特大洪灾 2001年6月11日,派潭镇北部下了一场特大暴雨,最高雨量达到90mm,引致山洪爆发,派潭镇34个行政村中有7个行政村受灾,1.2万多名村民被洪水围困。最严重的有高滩村、车洞村、东洞村、背阴村、派潭村。山洪从早上6时许始发,一直持续到上午10时许,11时左右水位才逐渐下降。受害最为严重的高滩村石岭合作社300多名村民全部遭受洪水围困,大都坐在自家房顶等待救援。背阴村的一条石桥被山洪冲断,造成河对岸一所学校停课,学生疏散回家。 气象因素: 派潭镇地处南亚热带,北回归线经过派潭镇附近,属海洋季风气候。其特征是:炎热多雨,长夏无冬。 中北部地区属暴雨中心,每年5~6月受亚热带海洋气团影响形成暴雨,占全年降雨量的48%,7~9月常有台风雨,占全年降雨量的29%,本地区年平均蒸发量为1300mm,4~10月占全年的70%以上。 地理因素: 派潭镇三面环山,地势自北向南降低,为中低山谷地,山峰一般为海拔500m以上 产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1) 派潭镇中上游属山区为南昆山余脉,受地形影响容易产生强大的锋面雨,当发生强降雨过程时,由于山形陡峭洪水迅速汇集,容易暴发山洪灾害; (2) 降雨造成派潭河及河涌水位上升; (3) 河涌渍水不能及时排出; (4) 堤防抗洪能力低; (5) 泥沙淤积,河道缩小。大量洪水,带来大量泥沙,淤积在河涌内; (6) 排涝标准低等。 (7)造成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固然是气候的异常所形成的长时间持续暴雨,但人为因素也是主要原因。由于人口膨胀,向森林、湖河争地,过度采伐森林,破坏植被,侵占河道等人类掠夺性活动,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增加了洪涝的发生几率。 堤防 派潭镇内现状堤防总长8.56km,为派潭河两岸堤防,总保护耕地面积5160亩,保护人口6512人。分别有: (1) 黄洞堤 (2) 鹅兜堤 (3) 陆寨堤 (4) 湾吓堤 (5) 围元堤 (6) 朱古堤 黄洞堤 黄洞堤1968年12建成,设计标准10年一遇,堤防断面形式为土堤,堤长0.38km,堤顶宽3m,草皮护坡,迎水坡边坡1:2,背水坡边坡1:2。堤顶高程16m左右,保护耕地面积600亩,保护人口536人。 派潭镇07年堤防工程特性统计表 水闸与泵站 水闸: 派潭镇现有水闸6座,水闸多建于50~70年代,结构形式多为钢筋砼方涵 泵站: 派潭镇现有排涝泵站4座,多建于50~70年代,结构形式多为钢筋砼方涵总装机340kw 水闸 派潭镇现有排涝泵站特性统计表 水库 派潭镇内有8座小(Ⅰ)型水库,10座小(Ⅱ)型水库。 河涌 派潭镇主要的排涝河涌(排洪沟)14条,总长94.94kmm。 派潭镇主要河涌统计一览表 派潭河主要拦河坝一览表 工程存在问题 一、防洪工程 堤顶高程不够,堤顶宽度不足,堤线不明确,土堤质量差,渗漏严重,防滑抗冲刷能力差;无堤地方居多,局部地方占用河滩地严重,堤围年久失修,堤身单薄残破,不满足防洪要求。 二、排涝工程 (1) 工程标准偏低,不能适应中心镇发展的要求 (2) 工程老化破损问题比较突出 (3) 地势低洼,河涌淤积较严重,排涝能力降低 水文基本资料 暴雨特性 派潭河流域地形属于高丘陵盆地及中、低山地形,5、6月份受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使流域内常处于潮湿不稳定的状态,易于形成强度大、历时较长的降雨。4月~6月为前汛期,主要是锋面雨,7月~9月为后汛期,多台风雨,实测24小时最大降雨量据派潭雨量站实测为377mm。 设计暴雨 洪水特性 增江上游河床比降较大又处在暴雨中心,暴雨形成后汛速汇集,中游河床淤积,容量小,形成洪水暴涨暴落。由锋面雨造成的峰型较肥硕,涨水缓慢,由台风雨造成的洪水,峰型尖瘦,变化大。年最大洪水一般发生在4~9月,一般洪水过程为3~5天,据麒麟咀站1955~2000年实测洪水资料统计,年最大洪水发生在五、六月份的次数有33次,占71.7%,发生在7~8月份的有3次,占6.5%。 据统计1947年、1953年、1959年、1966年、1968年、1974年、1980年和1987年、2005年均有较大洪水发生。实测最大洪水发生在1959年6月,麒麟咀站实测洪峰流量为4180m3/s,水位12.02m,重现期相当于50年一遇。 设计洪水 水库工程 派潭镇内有小(Ⅰ)型水库8座,均有一定的防洪效益,其中7座水库已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防洪标准进行了除险加固整治,另外一座已按此标准建设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