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变形观测的数据处理-修改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形成因分析 变形成因分析对于认识变形机理和规律,建立各种预测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一、影响大坝变形的因素 (一)静水压力 (1)坝体不同高度处不同水平推力作用→挠曲变形 (2)水压和坝底压力→向下游转动 (3)水重力→库底变形→坝基向上游转动 (4)坝底接触带剪应力作用→坝体滑动 (二)温度的影响 夏季:迎水坡温度低于背水坡→坝体向下游伸胀 冬季:迎水坡温度高于背水坡→坝体向上游伸胀 (三)时间效应 水库水位变化具有时效性,夏季水位高,冬季水位低 建筑材料的时间效应(砼的收缩、徐变)等 二、影响建筑物变形的因素 1、地基或基础质量不均→沉降不均 2、建筑物不同高度和地基不同处→沉降不均 3、建筑物结构设计的缺陷→缺陷处损害 4、建筑的重量(高度)的影响→高度越高,沉降量越大 5、建筑物刚度(长度、高度)的影响等→刚度越小,越容易损害 三、地下水开采引起地表变形的因素 1、含水层水位变化的影响→水位降深越大,沉降量越大 2、地层性质及结构的影响→地层孔隙多,失水后沉降越大 3、时间的影响。在时间上,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降深有着同步或滞后关系 4、地面位置的影响。地下抽水形成降落漏斗,距离抽水井越近,降深越大,地面沉降量越大,距离抽水井越远,降深越小,地面沉降量越小。 四、影响滑坡的因素 1、坡度、边坡高度→坡度越大,高度越高,越容易滑坡 2、岩土性质→岩土性质越软,越容易滑坡 3、结构面→有结构面时,沿结构面滑坡 4、地下及地表水→地下水越大,越容易滑坡 5、外力作用→外力越大,越容易滑坡 6、人类活动→影响越强烈,越容易滑坡 7、支护情况等 变形体的变形可通过位移来表述,包含:平移、旋转和变形(应变、扭曲等) 变形模型 静态模型 仅是变形体在不同观测时刻的空间状态,不考虑变形体时间上的关系。 变形模型及变形预报 变形体不同状态之间的时间关联性。为此,后来许多学者将目光转向时序观测数据的动态模型研究 动态模型 变形预报 变形预报可以通过统计方法和力学方法建立模型,主要方法包括: 回归分析方法——实际上是用某种经验函数模拟变形过程,通过回归分析求得参数,为今后预测预报提供基础。 主要方法:①一元回归分析 ②多元回归分析 ③非线性回归分析等 时间序列分析模型 利用了观测数据与时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分析已有的观测数据,建立模型,预测未来的变形。该模型对于分析变形与时间相关比较合适。 灰色系统分析模型 20世纪80年代邓聚龙教授(原华中理工大学)提出,用来解决信息不完备系统的数学方法,把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延伸到复杂的大系统中,将自动控制与运筹学的数学方法相结合,研究广泛存在于客观世界中具有灰色性的问题。 Kalman滤波模型 由卡尔曼(Kalman)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递推式滤波算法,是一种对动态系统进行实时处理的有效方法。该方法主要特点是可以避免噪声的影响。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以模拟人的思维为出发点的智能模型,主要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分析,形成模型,为后续预测预报提供基础。 频谱分析 用于分析周期性移动变形,如地壳在引潮力、温度、气压作用下的变形;建筑物在风力作用下的变形等 确定性模型 主要根据一定的理论建立模型进行研究,如地基可以采用剑桥模型、邓肯模型、弹性理论、塑性理论等 反分析理论 通过选定初始模型,然后采用已知数据求得参数,利用求取的参数预测新的工程或者对该工程的最终变形状态进行研究。 数值模拟方法 主要包括有限元、离散元等数值计算方法。 4.2.3变形监测提交的成果 (1)基础数据资料 技术设计书和测量方案; 监测网和监测点布置平面图; 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 仪器的检校资料; 原始观测记录(手簿和/或电子文件); (2)分析资料 平差计算、成果质量评定资料; 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分析和预报成果资料; 变形过程和变形分布图表; (3)成果 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的技术报告。 为了获得很高的精度和可靠性,变形观测的数据量通常很大,这使数据处理和成果解释变得复杂。因此,需要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使提交的成果既概括直观,又能反映本质的东西。在技术设计阶段就必须明确,成果中哪些参数、哪些变形需要提交;提交成果最简单清晰的图表形式及格式;所有的成果都须附上精度说明,最好给出置信域。 * * * * * * 4.1 变形观测资料检核和整理 4.2 变形分析理论与建模方法 * 第四章 变形观测的数据处理 4.1 变形观测资料检核和整理 4.1.1 原始数据可靠性分析 4.1.2 观测资料的插补 4.1.3 观测资料整编 4.1.1 原始数据可靠性分析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