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④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 ——保守性 ⑤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容易破产 ——脆弱性 * 第1阶段: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持续时间约为7000年) 特点:刀耕火种、熟荒、撂荒,基本只有种和收两个环节。 问题:只取不给,土地营养平衡完全靠自然植被的自我恢复。 第2阶段: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 (持续时间:近3000年来)特点:以人力、畜力为主要动力,输入低; 以人粪尿、动物粪便、绿肥等有机肥为土地提供营养; 采用间作、轮作、套作等方式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注意到了保持地力常新; 注意天时地利来进行农业生产,注重顺应自然规律。问题:由于以人畜力为主,劳动生产低效; 对自然的依附状态不能得到改善; 难以在较大规模上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比如林、牧、农、渔的综合生产。 第3阶段:集约化生产的石油农业 (至今约150多年)开始时间:19世纪40年代,鼎盛时期:20世纪60年代。特点: 以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来进行农业生产; 直接和间接依赖石化能源; 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提高(比如在美国,1%的人种粮养活着全国其余的人)问题:高输入、高能耗,加剧世界能源危机; 机械化耕作与不合理的种植导致严重的土壤流失; 化肥和农药用量上升,但大部分进入了环境,引起严重环境污染; 单一种植使生态失衡,引发大规模病虫害; 人工创造的高产品种广泛取代了各地农畜品种的多样性,使后者的基因快速灭绝。 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第2课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精耕细作: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一、小农经济的形成 最本质特征是:家庭经营,生产规模小 小农经济的概念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生产单位 生产领域 生产目的 地位 一、小农经济的形成 2.条件 (1)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1.时间: 战国时期 3、基本特点: ①以家庭为基本生产生活单位——分散性 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封闭性 ③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落后性 4.性质: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5.地位和作用: 始终占据……推动者…… 一、小农经济的形成 思考:小农经济为什么能推动着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1)小农经济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和农具等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分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2)小农经济规模小,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3)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地位:小农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积极影响:它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 消极影响:小农经济牢固的存在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 6、对小农经济进行评价 一、小农经济的形成 1.谚语是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B.黄牛过河各顾各 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小满芝麻芒种谷 2.战国时期,《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黍,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紝,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緌,此其分事也。”这一记载不能说明我国古代自耕农经济( ) A.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而应运而生 B.生产规模狭小且性别分工简单 C.以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为特征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二、精耕细作农业的突出成就 1.扩大耕地面积 2.提高复种指数 3.提高土地生产率 4.创造科学育种方法 5.掌握农时,巧用农时,不违农时 (1)目的: (2)措施: 发展农业生产 ①垦殖平原地带; ②开垦丘陵山区、湖边低地和滨海滩涂 1.扩大耕地面积 二、精耕细作农业的突出成就 耕地的不足,导致人们与山、水争地,它 对环境的恶化起了极大的影响。 2.提高复种指数 二、精耕细作农业的突出成就 (1)方式:间作、套种、轮作复种 (2)影响: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提高复种指数:间作套种 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