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地貌方面 一般地说,活断层的构造地貌格局清晰,其许多方面的标志可作为鉴别依据。 活断层分布地段往往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直线相接的部位,其一侧为断陷区。而另一侧为隆起区。由于在近期地质时期内断块的长期活动,高耸区和低洼的平原、盆地分化幅度很大。 例如汾渭地堑的南段渭河断陷盆地,在其南侧的秦岭太白山上保留有早第三纪侵蚀平原的残迹,而盆地中却堆积了6000多米厚新生代地层:可见秦岭北麓大断裂自第三纪至今断距达万米,而第四纪以来的差异升降幅度为2000m左右。该地堑北段差异升降运动最弱的雁同断陷盆地,新生代堆积物最大厚度也有3000m以上,其中第四纪堆积物达460m。据此可以推算出升降幅度值。地貌上的突然变化及沉积物厚度的显著差别是活动性断裂存在的重要标志。 此外,在活动断裂带上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工程动力地质现象常呈线形密集分布。 3.2 断 裂 构 造(34/40) 3.水文地质方面 活动断裂带的土石裂隙和孔隙发育,使得岩性透水性和导水性强,常形成脉状含水层,因而当地形地貌条件合适时,沿断裂带泉水成线状分布,植被发育。由于有些老断层的破碎带导水性也较强,泉水也有线状分布的特征,故以此鉴别活断层时需慎重。 此外,当断层活动时产生的机械能转化成了热能的缘故,许多活断层沿线常有温泉出露,并亦表现为沿断裂带呈线状分布的特点。我国东南地区的温泉大体上是沿活动性断裂呈串珠状分布的。由于活断层一般比较深大,地下水在循环交替过程中能携带深部的某些化学成分,主要表现为某些微量元素含量的显著增加,例如氡、氦、硼、溴等。因此,也可根据地下水中这些微量元素的异常探测活断层。 3.2 断 裂 构 造(35/40) 二、活断层的历史地震、历史地表错断鉴别标志 历史上有关地震和地表错断的记录,也是鉴别活断层的证据。 我国历史悠久,典籍丰富,公元前19世纪就有地震的记载;而比较可靠的记载始于公元前1177年,长达3000多年。由于老的历史记载没有确切的震中位置,又无地表错断的描述,所以只能用以证实有活断层存在,而难以确切地判定活断层的位置。较新的历史记载,震中位置、地震的震级、以及断裂长度及地表错断距离等都比较具体、详细。 利用考古学的方法,可以判定某些断陷盆地的下降速率。这种方法主要的依据是古代文化遗迹被掩埋在地下的时间和深度。例如山西山阴县城南发现公元1214年的金代文物被埋于地下1.5-1.8m,可估算出汾渭地堑北端的雁同盆地平均下降速率是2.2mm/a。 3.2 断 裂 构 造(36/40) 古建筑的错断、地面变形 地震记载 地形变监测资料 水准测量、三角测量 3.2 断 裂 构 造(37/40) 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对大型工业民用建筑选址不利. 对大型桥位选址不利. 对道路选线若与断层走向平行易产生边坡滑塌 对隧道工程易产生洞顶坍落. 对区域稳定性的影响不利. 3.2 断 裂 构 造(38/40) 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断层的存在,从总体上说,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断层面或破碎带的抗剪强度远低于岩体其它部位的抗剪强度。因此,断层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工程建筑产生影响。 (1) 断层降低了地基岩体的强度及稳定性。断层破碎带力学强度低,压缩性增大,会发生较大沉陷,易造成建筑物断裂或倾斜。断裂面是极不稳定的滑移面,对岩质边坡稳定及桥墩稳定常有重要影响。 (2)断裂构造带不仅岩体破碎,而且断层上、下盘的岩性也可能不同,如果在此处进行建筑工程,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 (3) 隧道工程通过断裂破碎带地段,易发生坍塌甚至冒顶。 3.2 断 裂 构 造(39/40) (4) 沿断裂破碎带地段易形成风化深槽及岩溶发育带。断层陡坡或悬崖多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发生崩塌等。 (5) 断裂构造破碎带常为地下水的良好通道,地下水的出露也常为断裂构造所控制。施工中,若遇到断层带时会发生涌水问题。 (6) 构造断裂带在新的地壳运动影响下,可能发生新的移动。因为构造断裂带是地壳表层薄弱地带,若有新的地壳运动发生时,往往引起附近断裂带产生新的移动,从而影响建筑物的稳定。 这些不良地质条件能严重地影响地基的稳定性。为此,在选择建筑物场地时,最好避开断层地带,尤其是应避开宽达数米或几十米的破碎带、断层交会带和断层密集的破碎带。如地下建筑实在无法避开断层时,一般应垂直通过断层带。 3.2 断 裂 构 造(40/40) * 节理(joint):俗称裂隙,指岩石中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裂开的面称为节理面。 按成因可分为构造节理和非构造节理两大类 非构造节理:指由成岩作用、外动力、重力等非构造因素形成的裂隙,如岩石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原生裂隙、风化裂隙、以及沿沟壁岸坡发育的卸荷裂隙等。风化节理产状极不稳定,与各类构造没有联系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