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及其应用 东北大学矿物材料与粉体技术研究中心 一、概述 碳酸钙是一种重要的,用途广泛的非金属矿物,是国内外产量及用量最大的填料。 目前,世界碳酸钙粉体的总生产能力为4600万吨/年,其中重质碳酸钙3000万吨/年,轻质碳酸钙1600万吨/年。中国是世界上碳酸钙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中国重质碳酸钙的生产能力为500万吨/年,轻质碳酸钙生产能力400万吨/年。 二、碳酸钙粉体种类 1、通过对天然矿物细磨获得的碳酸钙粉体,称为 重质碳酸钙; 2、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碳酸钙粉体称为轻质碳酸钙, 轻质碳酸钙的粒度小于100纳米时称为纳米碳酸钙。 3、若用表面改性剂对轻质碳酸钙或重质碳酸钙进行 表面改性而制得得产品称为活性碳酸钙。 三、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1) 1. 间歇碳化法 (1)鼓泡碳化法 普通轻质碳酸钙——均采用鼓泡碳化法生产。 纳米碳酸钙是在普通轻质碳酸钙生产的基础之上,通过控制料浆的浓度、温度,并加入粒度和晶形控制剂而得到的超细碳酸钙产品。 特点: 生产效率低,气液接触差,碳化时间长,产品粒度不均匀,有时会在反应中产生包裹现象,最终导致产品返碱,影响产品质量。 各种工艺因素对纳米碳酸钙粒度的影响 ——鼓泡碳化法 各种工艺因素对纳米碳酸钙粒度的影响 ——鼓泡碳化法 三、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2) (2)超重力碳化法 用Ca(OH)2和CO2在超重力反应旋转填充床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制备立方形纳米碳酸钙。 利用这种方法制备纳米碳酸钙过程中,超重力加速度,液体循环量、氢氧化钙初始浓度等操作条件对碳化反应过程均有影响。 利用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可以制备平均粒度为15~40nm,粒度分布较窄的碳酸钙产品,且碳化反应时间大大缩短。 三、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3) (3)高剪切碳化法 东北大学矿物材料与粉体技术研究中心经多年系统研究,开发了高剪切碳化法制备纳米碳酸钙的方法;并成功地在河南许昌建成了年产纳米碳酸钙15000吨的工业化生产厂。目前产品占有国内密封胶市场的40~50%。拥有一项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 通过强化料浆的搅拌、剪切及实施汽泡的细化,提高了传质效率及气液接触,加快了反应速度,缩短了碳化反应时间,一般情况下碳化反应时间可在45分钟之内完成。 ——高剪切碳化法的特点 产品粒度均匀,立方体纳米碳酸钙颗粒平均粒径:30~50nm;美国太平洋工程公司当时 要求是30±5nm的粒级产率要达到90%。 链状纳米碳酸钙单颗粒平均粒径:10~30nm;长径比5~10; 产品纯度和白度高(产品白度平均97%),美国太平洋工程公司要求白度98%以上,后来考虑到实际的生产情况,没有签订98%以上白度的合同,实际上美国公司的检查结果是98.3%; 碳化反应时间比传统工艺明显缩短,在45分钟之内即可完成。 ——高剪切碳化法制备的纳米碳酸钙 ——高剪切碳法化合成反应器 特点: (1)强烈搅拌,高度剪切,强化混合,加速反应; (2)汽泡微细,充分弥散,增加了气-液相间的接触面积,气液混合均匀,增加结晶中心; 专利:ZL 01 241020.9 ZL 02 2 11817.9 三、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4) (4)膜分散微结构反应器制备纳米碳酸钙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盛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用微孔膜分散法强化多相传递过程的新技术,研制了膜分散结果反应器用于纳米碳酸钙的制备。 在膜分散微结构反应器中,用孔径为几个微米或几十个微米的膜材料作为分散介质,将待分散相通过压力压入到连续相中,待分散相通过微小膜孔道被流动的连续相剪切成微小粒径的汽泡或液滴,进入连续相,实现微米尺度的相间混合,大大增加了相间的表面积,使得传质通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促进反应的进行。 ——膜分散微结构反应器的特点(1) (1)设备体积小,单台设备尺寸1200×500×200mm,最多可以6台 设备层层并联,单台反应器产量达到400t/a; (2)无传动设备、效率高、能耗低,气体利用率高,单台设备造价 仅万元左右,二氧化碳的利用率在60%左右; (3)可以大规模制备30~60nm粒经分布均匀且大小可控的碳酸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