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_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高洪森第4版讲解.ppt

第1章_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高洪森第4版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 区域经济学 第四版 高洪深 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 *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 ●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 新区域经济观 重要问题 *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 *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及任务 第三节新区域经济观 *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 *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国家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区位论研究 (1)古典的区位论 代表人物:杜能、韦伯、克里斯·泰勒、廖什 核心问题:如何确定最佳位置就是区位理论 杜能(1826):最早注意到运输费用的影响, 指出距消费市场 的远近对农作物 的布局有重大影响, 并以此为依据,把 假设的孤立国划分 成6个同心农业圈。 *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 *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国家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区位论研究 (1)古典的区位论 代表人物:杜能、韦伯、克里斯·泰勒、廖什 核心问题:如何确定最佳位置就是区位理论。 韦伯:(1909)继承了杜能的思想,增加了劳动力费用因素与集聚因素,认为原有根据运输费用所选择的区位将发生变化。他第一次把工业区位理论系统化,综合分析运费、劳动力费用和集聚效应(区位因子)。 ,把由此决定的最小生产成本作为最优区位的标准。 *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 * 韦伯以后的区位论学者:克里斯·泰勒、廖什(1940) 生产成本最低点不一定意味着利润最大,并不是厂商最优区位的选择点;而市场对生产活动起越来越大的作用,提出了以市场为中心的、以取得最大限度利润为目的的区位理论。 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 发表了《德国南部的 中心地》一书,系统 地阐明了中心地的数 量、规模和分布模式, 建立起了中心地理论, 是研究城市群和城市 化的基础理论之一。 三原则:市场、交通、行政。 *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 * (2)二战后区位论的发展 特点: ①从单个厂商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 ②从抽象的纯理论模型的推导,变为力求构造接近区域实际的、具有应用性的区域模型; ③区位决策客体除工业、农业、市场外,又加进了包括运输、商业、服务业、银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 ④区位决策不仅考虑节约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考虑人们居住、出行等行为的效用最大化目标。 *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 * 做出贡献学者: 以伊萨德、贝里、伯顿、D.M.史密斯、C.A.史密斯等为代表的美国学者;以巴兰德尔、加里森、哈里斯为代表的挪威、瑞典学者;以奥特伦巴、博芬特尔为代表的德国学者和以哈格特、哈米尔顿为代表的英国学者。 区域科学方向:创始人是伊萨德,主要以区域 经济综合开发和组织为研究对象。 人文地理学的区域分析方向:美国贝里、瑞典赫 格尔斯特兰、德国的巴尔特尔斯、英国哈格特等 , 考察区域系统的结构和内部机制,模拟和预测区 域的发展过程。 发展方向 *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 * 2.区域经济问题的出现和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 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老工业区结构性的衰退现象,30年代: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 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承认经济运行存在大量的问题,必须运用市场机制以外的力量进行调节和干预,才能恢复经济的均衡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2年(1945—1957年) ①缪尔达尔,提出了累积因果论,指出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扩大地区之间的差距,一旦差距出现,则发达地区获得累积的竞争优势。 ②赫希曼,在《经济发展》中提出类似观点,认为增长在区域之间不均衡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核心部分的发展会通过“涓滴效应”(又译作渗漏效应、滴漏效应、滴入论、垂滴说)也称作“涓滴理论”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给与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或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或认为政府财政津贴可经过大企业再陆续流入小企业和消费者之手,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这被称作是“涓滴效应”。在某种程度上带动外围地区发展。 *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 * 3.新兴区域经济学的形成 原有理论(具体企业微观区位选择)的缺点: ①以完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