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环境科学概论第一章黄荣华.ppt
3.2.2 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1)限制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后) 主要采取一些限制性措施; (2)“三废”治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末) 主要采用末端治理方法 在一些污染事件发生后,环保工作主要治理污染源、减少排放量,在法律上,颁布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标准,在经济上,采取给工厂企业补助资金,帮助工厂企业建设净化设施等 1、世界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3)综合防治阶段: (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 把环境与人口、资源和发展联系在一起,从整体上来解决环境问题。 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冲破了以环境论环境的狭隘观点,把环境与、资源和发展联系在一起,从整体上来解决环境问题。 开始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从单项治理,发展到综合防治。 (4)全球行动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 环境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工作的主题。 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里约地球峰会) ,这标志着世界环境保护工作又迈上了新的征途:探求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协调方法,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平、发展与保护环境是相互依存和不可分割的”。至此,环境保护工作已从单纯治理污染扩展到人类发展、社会进步这个更广阔的范围,“环境与发展”成为世界环境保护工作的主题。 可分为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70年-1983年) 2.开拓阶段:(1983年-1989年) 3. 发展阶段: (1989年-) 2、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7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敏锐地觉察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在1970年8月曾提出;“要消灭废水、废气对城市的危害,并使其变为有利的东西。” 1972年6月,我国派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1973年8月5-20日,国务院委托国家计委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工作32字方针和第一个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该规定在当时起着国家环保基本法的作用。 1974年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各省市、国务院各部委分别成立环保管理机构。 1978年3月5日,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修改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1983年12月,国务院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明确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是一项基本国策,从而确立了环境保护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会议制定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环境战略方针。 与此同时,会议确立了强化管理的环境政策,与“预防为主”和“谁污染、谁治理”政策共同组成了指导我国环境保护实践的三项基本环境政策。这次会议在中国环境保护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标志着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已进入开拓阶段。 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1989年4月,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深化环境管理的环保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和污染集中控制等新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使中国环境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1992年6月,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环境与发展大会,并郑重签署了大会宣言《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 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即《中国2l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1996年7月,国务院召开了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做出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跨世纪的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和措施。启动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实施三河(辽河、海河、淮河)、三湖(太湖、滇池、巢湖)、两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控制区)一市(北京市)和一海(渤海)的“33211”污染治理计划。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重点城市、流域、区域、海域的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工程。这次会议确立了新时期的环境战略,将以污染防治为中心的战略转变为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战略上来。 2000年,国务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