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讲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一节 需求理论 第二节 供给理论 第三节 均衡理论及其应用 第一节 需求理论 一、需求与价格 第二节 供给理论 一、供给与价格 第三节 均衡理论及其应用 思考题: 1.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能否说明推销员的收入2倍于科学家,律师和会计师的收入5倍于管道工吗? 2.举出一系列政府改变价格制度自发作用的事例,如纯净食品法、药物法、最低工资标准、污染控制、免费青霉素、房租控制、执业许可、驾驶执照。在每一个例子中,政府发挥了什么作用? 3.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中,供给不足问题分别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可用石油价格变化的例子加以说明)? 谢 谢 观 赏! 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决定价格,即价格由供求决定。 供求决定价格的三种情况: (1)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供求不均衡导致价格 下降,价格下降引起供给量减少、需求量上 升,缓和供过于求状态,直至消除过剩; (2)供给量小于需求量,供求不均衡导致价格 上升,价格上升引起供给量增加、需求量下 降,缓解供不应求状态,直至消除短缺; (3)供给量等于需求量,价格处于相对静止的 状态,这时的价格即为均衡价格。 经济学中讲的“价格决定”一般是指:由于供给量和需求量的相互作用,最终使供求不均衡得以消除,使价格不再波动而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这时的价格和数量是暂时确定的,即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三)均衡价格的形成与竞争 1. 均衡价格的形成 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即是价格决定的过程,它是通过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自发形成的(见图3—13)。 图3—13 均衡价格的形成 用经济模型来说明均衡价格的决定,其条件为: 2. 均衡价格的形成与竞争 均衡价格的形成与竞争是分不开的。 a)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会出现买者的竞争,买者竞相抬价,使卖者处于有利的位置,结果商品价格上升; b)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会出现卖者的竞争,卖者竞相削价,使买者处于优势,结果商品市场价格下降; c)当某种商品的供求均衡时,买卖双方势均力敌,价格趋近不变,从而决定了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四)均衡的变动与供求定理 1. 均衡的变动 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必然会引起均衡点的移动,从而导致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见图3—14)。 图3—14 价格的决定 在图3—14中,需求量或供给量的变动(从a到d、从d到E,或者从b到E、从E到c),都不会引起均衡点或曲线交叉点的移动。 在图3—15和图3—16中,供给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却会引起均衡点的移动,从而导致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 图3—15 供给变动效应 图3—16 需求变动效应 2. 供求定理 供求定理的内容是: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从而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在分析某个事件如何影响市场(即某事件影响市场均衡的步骤)时,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 或者是使两种曲线都移动。 第二步,确定曲线是向右移动,还是向左移动。 第三步,利用供求图来考察这种移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二、供求分析的运用 (一)最低限价和最高限价 为调节和稳定某些产品的供求,政府会采取两种价格政策:支持价格政策和限制价格政策。 1.最低限价(支持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图3—17 最低限价(支持价格) 从图3—17可见,政府规定的价格为P1,此时供给为Q1,但需求却是Q2,供过于求,Q1-Q2为过剩部分,通常由政府收购建立库存或出口。 最低限价一旦取消,市场价格将会迅速下降,回复到原有的均衡价格水平。 2.最高限价(限制价格)是指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涨价而规定的某种商品的最高价格。 图3—18 最高限价(限制价格) 在图3—18中,政府限价为P1,低于均衡价格,此时供给为Q1,需求为Q2,供不应求,为了不让价格上涨,不得不实行配给制。 在限制价格下,由于价格固定,供给也固定化,需求大于供给得不到缓解,于是出现排队、短缺、抢购、定量配给、黑市交易、走后门、浪费等现象。 (二)征税的影响 图3—19 赋税的负担 在图3—19中,假设对汽油生产者征收直接税x元,这将使生产者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原因:赋税增加后,厂商单位汽油得到的收益下降,愿意提供的产量下降,供给减少(曲线左移)、价格上升,即S→S‘。 赋税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负担。 图3—20 赋税主要转嫁给生产者 图3—21 赋税主要转嫁给消费者 赋税到底是主要由消费者还是生产者负担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弹性: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大于供给价格弹性,赋税主要转嫁给生产者;反之转嫁给消费者(见图3—20和图3—2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