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流行音樂.ppt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當代流行音樂

當代流行音樂 當我們在聽蔡依林、Maroon 5、BigBang…….. 這些音樂到底是怎麼開始出現的? 而與莫札特、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又有啥不同呢? 當代流行音樂(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傳播媒體的日益發達,以及現代科技的一日千里,使人類進入一個資訊流通、知識爆炸的時代。各式各樣的新音樂理論相繼出現,產生許多實驗性質濃厚的音樂,如電子音樂(electronic miusic)、具象音樂(musique concrete)、低限音樂(minimal music)等,這些艱澀難懂的新音樂挑戰人們在聽覺藝術上的極限。 當代流行音樂(一) 另一方面,一種容易聆聽的音樂逐漸流行發展起來,隨著電子媒體的快速傳播,打破地域、民族、國界的限制,在全世界廣泛流行。流行音樂是為大眾所創作的音樂,反映人們的情感與生活,因此受到一般人的喜愛爵士樂、搖滾樂、音樂劇為此時期重要的流行音樂型式。 音樂小辭典 電子音樂:透過電子儀器的輔助,在錄音室所錄製的音樂。 具象音樂:用電子儀器錄下的真實聲音,包括自然音響(如鳥鳴),以及人工音響(如車輛聲、樂器聲等)。 低限音樂:使用反覆動機,將最少的音樂素材藉由不斷的反覆而造成一種極富催眠效果的音樂。 二十世紀德國作曲家史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 1928~),1958年攝於電子音樂實驗室。史托克豪森一方面從事傳統樂器的譜曲工作,另一方面則以電子設備來製造新音響。 二十世紀美國作曲家瓦雷斯(Edgard Varèse, 1883~1965)為「電子音樂之父」,此照片攝於1985年布魯塞爾萬國博覽會的飛利浦展覽館。飛利浦公司委託瓦雷斯創作具象作品《電子詩樂》(Titanic),由四百個音箱發出聲響,效果十分驚人。 圖8-3 美國現代作曲家凱基(John Cage, 1912~1992)為前衛音樂的領導者,也是「隨機音樂」的提倡者;隨機音樂是以各種隨機元素替代傳統音樂表現法,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為《四分三十三秒》。 1920年代出現的爵士樂是重要的流行音樂型式。 當代流行音樂(二)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於錄音技術的日新月異,聆聽唱片成為人們生活的新娛樂,使得流行音樂的聽眾大量增加;又因傳播媒介的日益發達,音樂可藉由廣播傳送至世界的各個角落,更有助於流行音樂的盛行。 好萊塢1952年經典歌舞劇《雨中歌唱》(Singing in the Rain)中片段。此時期透過進步的攝影技術以及精美的配音,加上好聽的音樂旋律陪襯,使得美國電影工業大放異彩。 1961年電影《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中的鏡頭。劇情敘述紐約曼哈頓地區青少年幫派之間男女爭風吃醋的故事。 當代流行音樂(二) 戰後的美國無疑是流行音樂最大的市場,在國際上居於領導地位。1950年代,由於政治趨於穩定、生活水準提高,青少年取代成年人成為流行音樂的主要聽眾。此時期興起的搖滾樂(rocknroll),由於歌詞內容反映校園戀情,演唱方式激情狂熱,成為年輕人喜愛的流行音樂風格,在樂壇上獲得空前的勝利。 1960至1980年代盛行於美國的普普藝術代表人物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 1928~1987)作品《兩百個康寶濃湯罐頭》(200 Campbells Soup Cans, 1962)。普普藝術的特點就是利用社會的表象,以氾濫的圖像(如大眾媒體、廣告等)為創作靈感,繪畫不再具有任何美學意義,純粹只是生活中的圖像。 * *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