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46
第四章 药品养护基础知识
第一节 药品的外观性状及影响药品稳定性的因素
一、药品的稳定性
对药品的基本要求是安全、有效、稳定。药品稳定性是指药品在体外的稳定性,是药品变化的难易和快慢性质。不易发生变化的称为稳定性好,反之则稳定性差。药品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药品自身的化学结构,这是药品的固有性质,也是决定药品变化的内在因素,它对药品变化起决定作用。外界因素是引起药品变化的条件,内因虽起决定作用,但是不良的外部环境往往能加速药品变质,反之有助于延缓药品的变质。这也是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药品稳定性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它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药品和自然界其他物质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研究、了解药品的稳定性,以及影响药品质量的各种因素,掌握药品质量变化的规律,对于做好药品储存和养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药品的性质及变化
药品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品种繁多、性质各异。药品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药品的变化通常可分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生物学变化。
(一)药品的性质
1、药品的物理性质 药品的物理性质是指不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固有性质,如药品的状态、形状、颜色、臭、味、比重、沸点、熔点、粘度、崩解度等。
2、药品的化学性质 药品的化学性质是指药品受到外因和内因影响而发生化学变化所表现出的一切性质,如遇光变色、受热变质等。
(二)药品的变化
1、药品的物理变化 是指药品改变物理性状而不改变其化学性质的变化,如栓剂受热熔化变形、片剂吸潮崩解、散剂吸潮结块等。药品物理变化一般分为熔化、挥发、吸潮、潮解、结块、稀释、风化、升华、凝固、变形、分层等。
2、药品的化学变化 是指药品的大部分外观性状发生了变化,其内在化学性质也起了变化,并生成了新的物质。药品化学变化主要表现为水解、氧化、光化分解、碳酸化、变旋、聚合等化学反应。药物之间,药物与溶剂之间,药物与容器之间,药物与外界物质(空气、光线、水分)、杂质都能发生化学反应。
3、药品的生物???变化 是指药品受温度、湿度、时间等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致使微生物得以滋长而引发的霉变、腐败、分解等变化,使药物变质。如酵母发霉、生虫、乳酶产生腐败臭,含糖胃蛋酶由无色或淡黄色变成棕色或棕黑色,出现霉味或异臭等现象,均为产生了生物学变化而导致药物变质。
三、影响药品稳定性的因素
影响药品稳定性因素很多,概括讲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在因素;另一类是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有:表现为药物化学性质的内因和表现为药物物理性质的内因。外在因素有:空气、光线、湿度、微生物和昆虫、时间、包装、储存条件等。
(一)影响药品稳定性的内在因素
药物变质的内因主要是药物本身的化学成分、结构以及由它所反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药物质变的内因往往不单纯表现在一个方面,有时是几种内因同时发生变化。主要的内因是:
1、表现在药物化学性质方面的内因
(1)药物的氧化性 能被还原剂所还原的药物都具有氧化性。
①过氧化物:过氧化氢溶液具有氧化性,性质不稳定,遇光、热,易分解。
2H2O2—→2H2O+O2↑
②银盐、铋盐和汞盐:银盐如硝酸银,铋盐如次硝酸铋、次碳酸铋,汞盐如甘汞等。硝酸银如有灰尘或有机物存在遇光立即还原析出金属银,变成灰色或灰黑色;次硝酸铋、次碳酸铋、甘汞等遇光被还原而使颜色加深。
③硝基胺醌、有机金属配位化合物:如呋喃唑酮、呋喃丙胺、呋喃西林、消瘤芥、氯霉素等;亚硝基化合物如氯乙环已亚硝脲、双氯乙亚硝脲等;亚胺醌类化合物如亚胺醌、三乙烯亚胺醌等。具有氮杂环共轭体系的化合物,如亚甲蓝等;有机金属氧化物如盐酸氧苯胂、乙酰胂胺等。这些药物都具有氧化性,其特点是对光敏感、遇光易变质。
(2)药物的还原性 凡是具有还原性的药物均易被空气中的氧或氧化剂氧化。药物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的氧化都是由空气中的氧所引起的。
⑴溴化物或碘化物:药物露置潮湿空气中,一般都易被氧化而析出游离溴或游离碘,其氧化变质与药物本身吸湿强弱有关。三溴片中的溴化钠吸湿性最强,溴化铵略有吸湿性,而溴化钾则不吸湿。因此,溴化钠最不稳定,吸湿后易于氧化析出游离溴而变黄色。碘化物中,碘化钙吸湿性最强,因而极易氧化析出游离碘。碘化铵、碘化钠、碘化钾吸湿性依次减弱,因此,也依次比较不易被氧化。
⑵亚铁盐:如硫酸亚铁在潮湿空气中易被氧化,生成黄褐色的不容性碱性硫酸铁。
4(FeSO4.7H2O)+O2—→2Fe2SO4(OH)4+2H2SO4+22H2O
⑶硝酸盐:如亚硝酸钠在潮湿空气中易被氧化成硝酸钠。
2NaNO2+O2—→2NaNO3
⑷硫代硫酸盐、亚硫酸盐:都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
⑸醇类、醛类药物:醇可以氧化成醛,醛可以氧化成酸。如苯甲醇可氧化成苯甲醛进而氧化为苯甲酸;甲醛可以氧化成甲酸。
⑹醚类药物:如麻醉乙醚在日光、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