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财普通逻辑学总复习二
一、填空题
3、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定义,是指 一事物情况存在是另事物情况存在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
假言命题。断定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真假,依据两个规则,一是 肯定前件则肯定后件,二是 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无效推理式有两个:一是 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二是 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
二、选择题
2、依据《刘禹锡·陋室铭》,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命题:无丝竹之乱耳 回答:周延的项是: 丝竹、乱耳 ;不周延的项是: 无不周延项
(2)命题:斯是陋室 回答:周延的项是: 斯 ;不周延的项是: 陋室
(3)句子“何陋之有?”表达命题吗?回答: 是命题
(4)句子“无案牍之劳形。”是何命题?回答: 是否定命题
(5)选出一个简单命题 回答:草色入廉青 (6)选出一个否定命题,回答:山不在高
(7)选出一个假言命题 回答:有龙则灵 (8)选出一个联言命题,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6、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我是人,我是从动物进化来的。 错误所在
答案:错误:本三段论里,共有四个概念,本三段论不能成立:
概念1,大前提里中项:人,集合概念;
概念2,小前提里中项:人,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
概念3,小项:我;
概念4,大项:动物进化来的
词语:人可以表达两个不同的概念
7、凡实事求是的人都是唯物主义者,凡坚持物质第一性的都是唯物主义者,所以,坚持物质第一性的不是实事求是的人。错误所在1:中项,唯物主义者未周延一次;2、错误所在2:大项前提中周延,结论中不周延 修正:1:凡唯物主义者都是坚持物质第一性的2:(有些)坚持物质第一性的是实事求是的人。
8、小说是文学作品,小说是教育工具,所以,教育工具是文学作品
错误所在 小项,教育工具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却周延 修正:有些教育工具不是近视的 正确的欧拉图 略
六、论述题 依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根据下列的材料,分析“乙”输钱的原因
甲:我能够用牙齿咬自己的左眼,你信不信。我们赌100元。
乙:[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于是欣然同意,遂把100元放于桌上。
甲:将自己左眼窝中的玻璃假眼挖出来,放进嘴里咬了一下。
甲:你输了100元。我们再赌一次,我还能用牙齿咬自己的右眼。
乙:认为:甲总不会两只眼都是假的,因为甲平时完全能自己看东西,不像瞎子]于是,又拿出100元放在桌子上。甲:取下假牙咬自己的右眼。乙又输了100元。
乙的错误在于: 乙的失误在于,忽略了牙的外延应包括:真牙和假牙,只认定了真牙; 忽略了眼的外延应包括:真眼和假眼,只认定了真眼
七、综合题
1、读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回答问题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於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回答问题1
(1)指出文章里的一个全称肯定命题。 答案: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
(2)指出文章里的一个单称否定命题。 答案:(孟尝君)岂足以言得士?
(3)“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是命题吗? 答案:是
(4)“士以故归之”里,周延的项。 答案:士
(5)“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不周延的项?答案:至
(6)“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里。量项是? 答案:全称
(7)依据逻辑方阵,设:“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为真,它的SOP命题?答案:世或称孟尝君不能得士
(8)依据逻辑方阵,设:“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为真,它的SIP命题?答案:世或称孟尝君能得士
(9)依据逻辑方阵,设:“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为假,那么SIP命题是真,是假?答案:可能真
(10)依据逻辑方阵,设:“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为假,那么SEP命题是真,是假?答案:可能假
回答问题2
1、“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哉?”一句,和“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一句里各有一个词:“士”。你认为这两句里的“士”,是同一概念么?如果认为是同一概念,那么,你的理由是:非同一概念如果认为这两句里的“士” 表达的不是同一概念,那么,你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这两句里的“士” 表达的不是同一概念。“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里的士,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