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要点.ppt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第一节 总体技术指引;第一节 总体技术指引;三、成果构成 1. 成果构成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成果为交通影响分析报告(含附图)。 2. 报告内容 概况; 基地及周边地区开发状况; 交通现状分析; 交通需求预测; 交通影响评估; 交通组织与交通设施改善; 结论和建议。 3. 附图内容 基地区位图; 基地建筑平面图; 交通组织流线图; 交通设施改善图。 ;四、关键技术方法 1、交通影响范围确定 常用的确定交通影响范围的方法主要有道路边界法和竞争范围法。 (1)道路边界法 根据地块周围道路功能确定影响范围内部的交通系统。若基地周围为次干路或支路,以最近的主干路或次干路合围区域为影响范围;若基地周围为主干路,则以最近的次干路或交通功能较强的支路合围区为影响范围。 (2)竞争范围法 若开发地块为公共服务设施或商业设施,可根据开发设施的同类开发设施的位置、竞争情况或最短出行时间勾出大致影响范围边界。 ;2、项目需求预测通需求预测 1). 背景交通量预测 背景交通的组成又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过境交通; 第二,交通出行起点或讫点在研究区域内。 常用以下三种方法:交通规划法、弹性系数法、叠加法。 交通规划法 利用交通规划主要道路的交通预测数据,这些交通预测数据可以直接作为项目的未来背景交通量。也可采用交通仿真模型和OD反推理论,得到区域整体的OD分布,并将其分配到路网。 弹性系数法 叠加法 将研究范围内已经批准和纳入规划的新开发或改建设施的交通产生量进行叠加,适用于预测平稳发展的区域。 ;2)项目交通量预测求预测 包括交通产生率法、类别生成率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法、弹性系数法等,最为常用的是交通产生率法 。 ;;;;3、停车需求预测 常用的项目停车需求预测方法是根据项目高峰小时机动车吸引量、停车场利用率等变量因子进行计算,具体计算公式下式所示。 P=W*T*γ/(60*α) 式中:P——项目停车泊位需求量; W——项目高峰小时吸引的机动车数; T——项目机动车平均停车时间(分钟); γ——项目吸引机动车中非出租车车辆比例; α——项目泊位利用率,根据项目泊位实际利用情况取值。 ;3、交通影响评估 1)道路网络 路段机动车服务水平 对影响范围内的主要路段和关键断面(瓶颈段、桥梁等)进行通行能力分析和饱和度(v/c)分析。这里需要分析的主要路段是交通量增长幅度超过5%的路段。目前路段机动车服务水平评估标准如表10-2所示,一般可以接受的是C级服务水平。 ;3、交通影响评估 1)道路网络 交叉口机动车服务水平 ① 信号交叉口 信号交叉口机动车服务水平主要通过交叉口饱和度和延误两方面进行评估。;3、交通影响评估 1)道路网络 交叉口机动车服务水平 ② 无信号交叉口 无信号交叉口机动车服务水平主要通过延误指标进行评估;3、交通影响评估 2)非机动车设施 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 主要看非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能否满足非机动车交通需求;3)行人交通设施 主要看非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能否满足非机动车交通需求;;4)公共交通 主要通过对公共交通线路的供给能力进行评估,其衡量指标为剩余载客容量。 各线路高峰小时剩余载客总容量=Σ(0.7-Oi)×60/fi×Ci 其中: fi:线路i 高峰小时发车频率(min) Ci:线路i 单车载客量(人) Oi:线路i 在项目最近公共交通站的高峰载客率(%) ?;5)停车设施 配建停车设施 主要是看项目配建停车泊位能否满足停车需求。 ?;5)停车设施 停车场出入口 ① 停车场的出入口不直接与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相连,应尽量设在次干道或支路上,并尽可能地远离交叉口。 ② 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大于50个小型汽车车位时,其出入口不得少于2个;大于50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 ③ 机动车停车场的出入口应有良好的视野。出入口距离人行过街天桥、地道和桥梁、隧道引道须大于50m。 ④ 容量为50辆以上的停车场,其出入口距离交叉口以大于100m为宜,;当容量少于50辆时,距离交叉口须大于80m。 ⑤ 公共建筑若设置多个出入口,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m,出入口宽度不得小于7m。出入口转弯半径一般不宜小于13m,出入口纵坡一般不宜大于8%。 ?;4、交通改善技术 1). 交通组织 (1)区域交通组织 (2)出入口交通组织 ? 2) 交通工程设计改善 出入口改善 常见的出入口改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增设交通信号; ② 增设交通标志、标线; ③ 新辟连接道路; ④ 新辟加、减速车道; ⑤ 限制车辆左转驶入、出; ⑥ 调整信号周期长度; ⑦ 交叉口引入多相位控制。 ;;;交叉口设计改善 ① 不改变交叉口的几何范围???通过合理划分车道、调整信号配时来改变交叉口的运行状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