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麦蚜——天敌互作关系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麦蚜是我国乃至世界麦区的重大害虫,为了探明麦蚜灾变的行为生态机制 及自然调控机理,本文就小麦.麦蚜一天敌的互作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以不选择性为主的小麦抗蚜品种(系)KOK.1679、L1和小白冬麦可显著降 avenae的控 低麦长管蚜SitobionaveBae的种群增长率,对燕麦蚜茧蜂Aphidius 害作用没有负面影响。熊麦蚜茧蜂的控害可使小麦植株的株高增长率和叶面积 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以2龄麦长管蚜若蚜接蚜9日后,低感品种红芒 蚜及成蜂的观察表明,抗性品种(系)中,僵蚜.出蜂时间缩短,成蜂羽化率升 高,寿命延长。尽管其寄生率较低感品种红芒红低,但极可能是由于被寄生的 麦长管蚜在不选择性抗蚜品种(系)上的定殖率低所致。 丁酸.顺.3.己烯酯、2.莰酮和萘。从北京837的无蚜和有蚜植株挥发物组份鉴定 结果看,差异很大:就挥发物种类来说,有蚜植株鉴定多出了2.莰烯、6.甲基.5. 庚烯.2.酮、6.甲基.5.庚烯.2.醇和水杨酸甲酯;从相对含量看,有蚜植株反.2.己 烯醛和苯甲醛有较大提高。7一一r 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叻opa]osiphumpadi的有翅和无翅成蚜对7种不同 对其具有一定的驱拒作用;感蚜品种红芒红、北京837和铭贤169具有吸引作用。 禾谷缢管蚜无翅蚜对小麦挥发物的嗅觉反应多强于有翅蚜。以两种蚜虫的有翅和 无翅成蚜s/c(刺激/对照)为变量对7种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系)的聚类分析 结果与田间抗级鉴定结果基本吻合。蚜害诱导挥发物中有3种化合物(6一甲基一5一 庚烯-2-酮、6一甲基-5-庚烯一2一醇和水杨酸甲酯)对此两种蚜虫表现出强的驱拒作 - 用;反-2-己烯醛对麦长管蚜的有翅和无翅蚜的吸引作用最强;反-2-己烯醇对禾 , TI 采用活体蚜虫测定法,利用EAG技术比较分析了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有 翅及无翅成蚜对小麦挥发物及麦蚜取食诱导挥发物组分的嗅觉反应,揭示了两 种麦蚜的嗅觉变异特点。@果表明:麦长管蚜对水杨酸甲酯、反.2.己烯醛、反一 2.己烯醇、6-甲基.5.庚烯.2.酮和6-甲基.5.庚烯.2-醇的反应较强,禾谷缢管蚜对 Ⅲ 水杨酸甲酯、反.3.己酰醋酸酯、6.甲基.5.庚烯-2.酮和6.甲基.5.庚烯-2-醇的反 应较强,并得到了剂量反应曲线。长管蚜的有翅和无翅成蚜对6.甲基一5.庚烯.2- 酮、反.2.己烯醇和水杨酸甲酯的反应差异显著;禾谷缢管蚜的有翅和无翅成蚜 对反.2.己烯醇、辛醛、里那醇、水杨酸甲酯和反-3.己酰醋酸酯的EAG反应差异 显著,其原因与禾谷缢管蚜迁移及转主为害的生物学特性有关。对小麦不同品 种全组分挥发物的EAG测定结果与行为测定结果基本吻合。 “Y”型管嗅觉计及风洞测定试验表明,小麦植株、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 对燕麦蚜茧蜂雌蜂的吸引作用较小,而有蚜植株及蚜害植株对其吸引作用较大, 并以麦长管蚜有蚜植株的吸引作用最强。尽管该蜂对禾谷缢管蚜的寄生率极低, 但由其为害诱导产生的挥发物对该蜂也具有较强的吸引作用。 EAG、“Y”型管及风洞测定结果表明,麦蚜取食诱导挥发物2.莰烯、6.甲 基.5.庚烯.2-酮、6.甲基.5.庚烯.2.醇是燕麦蚜茧蜂寻找寄主麦蚜的最主要的化学 信息物质。通过EAG测定得到了此3种物质的剂量反应曲线。尽管经历对该蜂 趋向信号化合物的程度具有显著影响,但信号化合物不同,影响程度不同。因 此其行为可塑性不仅受经历的影响,还与信号化合物的种类有关。厂丫一~ /瓢虫及革蛉类捕食性天敌昆虫对麦蚜取食诱导挥发物和反.B.法尼烯都有较 高的EAG反应值,七星瓢虫和龟纹瓢虫对6.甲基.5.庚烯.2.酮、6.甲基.5.庚烯.2. 醇的反应较大;中华草蛉和大草蛉对6.甲基.5.庚烯.2.醇和水杨酸甲酯的反应较 苯甲醛的EAG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blybd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