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贾樟柯电影美学特征探析 指导老师:宗建军 贾樟柯电影之美,美在粗糙,美在纪实,美在怀旧。 刘萍 2011-2-22
贾樟柯电影的美学特征浅析
内容摘要:贾樟柯电影,来源于社会急剧 变革时期的现实生活原型 ,他用粗糙的电影视听语言彰显纪实与真实性,把巴赞的长镜头理论发展到极致,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 贾樟柯电影 美学特征
贾樟柯生于1970年,山西汾阳人,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理论专业。他是中国新生代电影导演群体的中坚,他的“故乡三部 曲”之《小武》《站台》和《任逍遥》成为新生代电影的重要代表。
贾樟柯早期影片创作在新纪实运动的影响下逐渐显露出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这种“粗糙”的现实影像不同于政治现实主义和第五代的寓言式电影,从而表现出国际艺术片普遍具有的世界性美学特征。
第一,直面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在众多的访谈中,贾樟柯都表示了类似的看法 :“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 ,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的生命的喜悦或沉重。”正是为了在作品中体现这种生命情感,贾樟柯编导的“故乡三部曲”和《世界》等,都以一种直面原生态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在最具写实特征的叙事和影像中,展现世纪转折时期中国一隅及其历史一瞬。
《三峡好人》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地选在三峡移民的奉节县,这是一个特别容易勾勒出中国普通人真实生存状态的地方。千年古镇,一朝人去街空,成为水底幽坟,在这种错乱纷繁的时空里,人们总是自然地暴露出千奇百怪的生存面貌,或者是借机发财,或者是永沉深渊。在这样坚实而精彩的故事外壳之上,这部电影的故事却主要由两个来自山西的外乡人来完成叙述,他们分别代表着在痛苦生活中的追求和解脱,韩三明从长远的离别走向复合,而沈红则从辛酸的结合走向分离。在影片里,所谓人世江湖里,没有人做错什么,即使那个拙劣地学习小马哥抽烟混黑道并因此亡命的小伙子,因为一切都胁裹在残酷的生活里,既然无法逃脱,就只有黯然或欣然地承受。但是生活依然继续,经历过一番匆忙的寻找之后,在一个薄雾的早上,韩三明带领着一群民工兄弟赶往山西的黑煤矿去淘金,他们走得从容而随意,一步一步迈向江边的渡轮,即使他们明知道那也许是一个更深沉的苦难的开端。这部电影难能可贵的是贾樟柯记录了宏大时代背景下即三峡工程建设中三峡小镇移民的生存状态。这个血肉鲜活的历史横切面,与其说仅表现了局部状态,不如说是表现了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状态。
贾樟柯勇于直面现实,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就快变为“过去”的客观存在,尽管这些镜头所记录的在当下大众中不是那么受欢迎,总有一天人们会发现贾樟柯电影中表现的不是电影故事,它们镌刻的是中国局部历史。
第二,故事取材具有乡土性。
在此方面,贾樟柯不像其他新生代导演仅迷恋于个人成长的呓语,沉醉于个人回忆的小世界中,而是将个人对世界的客观经验以及生命经历放到大历史时代的变迁之中。使之具有一份厚重的历史感,使得这些故事虽然大多是在他的故乡山西汾阳发生,却颇具普遍性。在贾樟柯的电影地图上,“汾阳”已经成就为一块意义非凡的灵魂地标。“故乡三部曲”之《小武》、《站台》、《任逍遥》的叙事发生地都是在这座兴盛于周朝的山西古城;《世界》的背景转换到北京,但主角仍旧为“汾阳来的人”;至《三峡好人》,韩三明和赵涛远赴废墟连城的奉节去寻找爱人,虽然只模糊标明山西来客,可那两张熟悉以至亲切的面孔,依然让我们想起《站台》的煤矿工人三明表弟、想起尹瑞娟,以及《任逍遥》的巧巧。换言之,汾阳就像贾樟柯电影的商标,对贾樟柯而言,汾阳不止是一座位于太原盆地西南部的城池,不止是他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故乡,而是大中国的缩影,时代变迁的见证者。
有人用“乡土情结”评价贾樟柯的电影艺术,貌似恰当,却不止于此。他呈现的乡土更细微,更渺小,具有手术刀一样的精准冷静,与意识形态无关,而且,他缺乏那种朝向温馨而缥缈的家园、母体的回归感,毋宁说,他塑造的形象皆是汾阳的边缘人士与叛臣孽子,皆怀有出走和逃离的反叛心态。譬如《站台》,三明请表哥崔明亮捎五块钱给他正在读高中的妹妹,且说,让她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永远不要回这里来。所以《任逍遥》过后,贾樟柯将镜头对准了那些奔走在外的汾阳人。 如果不是贾樟柯,我们有谁会知道,在汾阳古城,还有一个叫“小武”的窃贼,他又化身为“崔明亮”——县文工团演员,还有尹瑞娟、三明、斌斌、小济、巧巧?贾樟柯的汾阳史,不是意识形态与政党纲领在说话,而实实在在是小武等人掌握着粗糙的麦克风。这种人遍布中国,而汾阳,只是贾樟柯随手择取的一个熟悉的“据点”,重点是人,而非地理。汾阳可以任意置换为“阜阳”、“安阳”,但那个阶层的人,岁月与生活,却无法被其它阶层复制替代。所以用“乡土”一词评定贾樟柯并不准确,贾氏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