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第一课时)详解.ppt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第一课时)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第一课时 曲阜市第一中学 高二地理备课组 学习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基本概况,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其危害; 2.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3.了解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 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成因 歌词意境: 黄土高原之上, 一对恋人被深深的黄土沟相隔,这对有情人相隔不远,见面容易却说话难,凄楚、嘹亮的歌声从远处飘来…… 歌词: 山西民歌:《泪蛋蛋》 羊肚肚手巾吆三道道兰 咱们见个面面容易哎呀 拉话话的难 一个在那山上吆一个在那沟 咱们拉不上个话话哎呀招一招个手 瞭的见那村村吆瞭不见个人 我泪个蛋蛋抛在哎呀沙蒿蒿个林 黄土高原区的位置和范围 自主学习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概况 日 月 山 秦 岭 太 行 山 脉 乌鞘岭 长 城 项 目 概 况 位 置 范 围 面 积 植 被 地 貌 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南起秦岭,北面以长城为界与内蒙古高原相接,包括山西、陕西、宁夏、青海、甘肃、内蒙古、河南大部分或一部分。 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地处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地区。 30多万平方千米 除若干石质山地外,地表大部分被黄土覆盖,许多地方几近光裸。 沟谷发育,地表破碎。 黄土高原上的基本地形有: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地区_________________ 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黄土高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__________最严重的地区。 ⑴危害:造成了当地_________的恶化,影响了 ____________的发展。 ⑵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 ①使耕地_______ 、_ _________、 _ _______,导致农作物____________降低,造成当地_________恶化,诱发和加剧________发生。 ②大量泥沙汇入_____,使其______剧增,淤积、抬高_____,形成“_________”。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 区域社会经济 土层变薄 土壤养分流失 耕地质量下降 单位面积产量 生态环境 自然灾害 黄河 含沙量 河床 地上悬河 【课堂探究案】 1.多数科学家认为,黄土的老家远在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黄土是由蒙古高压吹出的沙漠细砂泥堆积而成,即为“风成黄土”,那么,黄土高原的形成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成因是否相同?外力作用有何差异? 不同,黄土高原是在风力堆积作用下形成的,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自主学习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_ _______,也有_ _ ______,其中_ _______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自然原因 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与其独特的________ 、_ _ __、_ ___、_ ______ _等自然条件有关。 *地理位置的_ ____性: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处在各种地理要素的 地带, 比较脆弱。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人为原因 地理位置 土质 降水 自然灾害 特殊 过渡 生态环境 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400mm 湿润半湿润区 森林 草原 平原 高原 干旱半干旱区 *土壤质地的____性: 黄土的质地比较 ,且垂直节理发育,极易受到 的侵蚀。 *降水的______性: 降水季节分配 ______,多集中于____,且多____。 *自然灾害的____性: 自然灾害频繁,____、____、_____加剧了水土流失 特殊 疏松 流水 不均匀 夏季 暴雨 频发 滑坡 塌陷 泥石流 不均匀 【课堂探究案】 2. 读“地处过渡地带的黄土高原”图,分析说明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为什么比较脆弱。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殊。它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度、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2.人为原因 根本原因:随着 的增长, 不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