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自然灾害系统与中国自然灾害时空分异规律研究详解.ppt

区域自然灾害系统与中国自然灾害时空分异规律研究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北京,2005.8.16-17 区域自然灾害系统与 中国自然灾害时空分异规律研究 报告内容 1.区域自然灾害系统 2.中国自然灾害时空分异规律研究 3.关于加强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研究的建议 1.区域自然灾害系统 1.1研究背景 -地理学的综合研究 -IDNDR,ISDR -中国自然灾害在世界的位置 -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小康社会 -承担项目 承担项目 1.2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复合组成的自然灾害系统的结构体系 1.2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由孕灾环境稳定性、致灾因子风险性、承灾体脆弱性形成的自然灾害系统的 功能体系 1.3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的理论框架 1.3.1自然灾害的分类体系 1.3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的理论框架 1.3.2.自然灾害链 1.3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的理论框架 1.3.2.自然灾害链 1.3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的理论框架 1.3.2.自然灾害链 1.3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的理论框架 1.3.2.自然灾害链 1.3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的理论框架 1.3.3.自然灾害群 1.3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的理论框架 1.3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的理论框架 1.3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的理论框架 1.3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的理论框架 1.3.5.区域灾害形成过程与灾害系统动力学-形成过程 1.3.5.区域灾害形成过程与灾害系统动力学-动力学 2.中国自然灾害时空分异规律研究 2.1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的指标体系 区域自然灾害系统指标体系包括自然致灾因子多度(HD)、相对强度(HI)、被灾指数(HC)、综合指数(H),自然灾害成灾多度(DD)、灾害频次(DF)、灾次比(DR)、成灾综合指数(D)等指标。 2.2中国自然灾害区域分异 绘制以县级行政区和自然灾害基本单元为基础的系列地图,即中国综合自然灾害系统图系与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系统图系。 《中国自然灾害致灾因子库(1949-1990年)》 —— 数据来源:各种自然灾害致灾因子专题地图 《中国省级报刊灾害库(1949-2003年)》 —— 数据来源:全国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报刊资料 《中国减灾信息库(1990-2003年)》 —— 数据来源:《中国减灾》 《《中国自然灾害灾情库(1978-1998年)》 —— 数据来源:民政部统计农业灾情 2.3中国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规律 2.3.1主要自然灾害种类的时空格局 2.3.2中国农业自然灾害区划 2.3.3中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划 2.3.4中国自然灾害区划 2.3.5中国自然灾害救助区划 中国自然灾害时空分异的基本规律 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存在着地震灾害链、台风-暴雨灾害链、寒潮-大风灾害链、干旱灾害链,并呈现出一级分异以东西为主、二级分异以南北为主的区域分异规律。 中国自然灾害灾情形成过程中,区域城乡人口、土地利用格局、产业结构的变化,深刻影响着灾情缓解与加重的程度,因而在空间上出现了因“小灾大害”与“大灾小害”造成的“高风险区”与“安全岛”镶嵌的格局。 中国自然灾害高风险区与中国经济高密度区在空间上是一致的,这是造成中国自然灾害灾情严重的主要原因。 3.关于加强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研究的建议 3.1揭示区域自然灾害风险形成机制 在理解中国自然灾害时空分异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国自然灾害灾情形成过程中承灾体脆弱性形成机制、恢复力增强途径的深入研究,不仅对完善“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理论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进一步认识中国自然灾害灾情形成机制与演变过程有着重要价值。 3.2加强政府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加强中国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建设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自然灾害风险控制水平。 3.3调整自然灾害研究战略 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强从综合灾害研究向综合风险研究的转变。 2.3.4 中国自然灾害区划方案 6个一级区 21个二级区 中国自然灾害区划特征表 2.3.4 中国自然灾害救助区划方案 2.3.5 15个救助区 中国自然灾害救助区划特征表(一级) 2.3.5 * 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北京,2005.8.16-17 *   史 培 军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灾害与公共安全研究所 2005.8.16 张兰生 中国自然灾害区域规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点项目 史培军 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编制 (中英文对照及电子版) 史培军 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建设及重大灾害分析 瑞士再保险公司 委托项目 史培军 中国自然灾害救助区划 史培军 全国灾情信息系统 民政部委托项目 黄崇福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