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国菜的英语翻译
摘要:饮食艺术是一个国家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各方面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的饮食文化在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特别是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中国菜名的英译成为一项必要性和紧迫性的任务。笔者分析中国菜名英文翻译现状、方法和优缺点,就此问题做初步探讨。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08)8-0000-01
一、中国菜名英译的必要性
中国是个饮食大国,中国的菜肴品种繁多,名称也丰富多彩,无论是高档饭店的菜肴还是民间的小吃都充满了中国文化的内涵。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菜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际友人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扮演着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
由于语言、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限制了外国人对中国菜等饮食文化的了解与接受,中国饮食文化的进一步发扬光大受到了影响,因此,将中国菜译成外语特别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英语,让他们深入了解我国的饮食文化是大势所趋。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日益临近,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会来到中国,如何正确合理的翻译中国菜名,为世界各国的朋友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已经成为了目前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中国菜名英译的现状
中国菜闻名世界,吸引着各国众多的食客,所以很早就有人从事中国菜名的英文翻译工作,现在国内外中餐菜谱上的英译名有了很大的进步还很不规范,甚至比较混乱,尤其是翻译得标准不一,质量有好有坏,一道菜可能会出现多种译法。例如:回锅肉,英文名有sliced pork doubly sauteed,twice - cooked pork,twice–cooked spicy pork slices,double sauteed (Sichuan style),Huiguo Rou等多种译法;宫爆鸡丁,有chicken with dried red pepper,grand duke’s chicken with peanuts,spicy diced chicken with peanuts , Kung Pao chicken,Gong Pao chicken 等译法;麻婆豆腐,有bean curd Szechan style,pork-marked grandma’s beancurd,Mapo’s bean curd,Mapo Dofu,Ma Tofu等译法;更有甚者,翻译不好还会导致笑话,如将“蚂蚁上树”翻译成“一堆在爬树的蚂蚁”,“驴打滚儿”翻译成“翻滚的毛驴”,“四喜丸子”翻译成“四个翻滚的肉团”,“童子鸡”翻译成“没有性生活的鸡”(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诸如此类的翻译令人啼笑皆非。
从上述中国菜的英译名,可以看出目前中国菜的翻译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1、直译法。此类译法忠于原文,比较直观,容易理解,但由于文化差异,有时会引起一些外国人的疑问。
2、意译法。此类译法比直译法解释得清楚,但容易译得冗长或平淡无奇。
3、混译(或兼译)法。此类译法虽可避免冗长毛病,但有时使外国人困惑。如“麻婆豆腐”中的Mapo,“宫爆鸡丁”中的Gong bao。
4、音译法(即以汉语拼音代替英文进入菜谱)。此类译法虽最为省事,但外国人看不懂,中国人也不一定都懂。因此以上几种译法虽各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也都存在着弊端。中国菜肴名称的翻译难,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中国人无所不吃,很多东西在中国厨师的手下都能制成可口的佳肴。而且有些食物是中国特有而国外没有的,例如中国餐桌上最常见的“大白菜”我们一般就译成“Chinese cabbage”而“小白菜”家家餐馆都不把它译成“pakchoi”,而是直接按中文的发音读成“xiao bai cai”,老外也都很高兴接受。二是中国菜讲究五味调和,刀工技艺,烹饪技法等都能体现在菜肴名称中。在中国的厨艺行业中流行“七分墩,三分灶”的说法,就是说厨师的七分工夫在菜墩上,其余的三分工夫在烹饪技法上。由此看来,菜的味道确实与原料的刀法处理有关。有些宜切成片状,有的则宜切成丝状,如葱丝、姜丝等。而西方菜肴就不大讲究刀工,因此,西方菜名很少有体现刀工的用词。所以说,如肉丝、肉片、鸡丁这样的中国菜名就不能简单地译成pork、chicken。英语中能表达中国厨师刀工的词汇有:shred,dice,slice,mince,segment。这些词既可以变成形容词形式置于原料名词前作定语,也可以不变词形,置于原料名词后。如:shredded pork或pork shred。中国的烹饪技法非常丰富,煎、炒、烹、炸、烧、烩、蒸、扒、煮、氽、熏、溜、炝、酱、腌、卤、烤等不一而足。根据不同的原料采用不同的烹饪方法可以做成不同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