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雅礼中学2016届高三月考试卷(六) 1.B 2.C 3.D 4.B 5.B 6.B 11(1)E3C2B1 12(1)C3B2E1 13.C 14.B 15.C 7.(1)正赶上(苏州)无赖劫掠市集,(祁彪佳)查办其中作恶多端可判死罪的四个人,(让他们)戴上刑具在大路上示众。(译出大意给1分,“会”“稔恶可杀者”“械”“衢”各1分) (2)于是在苏州市民动乱(的时候),(朝廷)认为祁彪佳一向有恩于苏州,外放祁彪佳去(担任苏州的长官)安抚苏州。(译出文意给1分,“苏民”“素”“德”“出”各1分) 从军行七首(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天夜间在洮河的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刚刚听说与敌人交火,现在就传来了已获得大捷的消息。 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 从描写看,诗人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而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这是打破常套的构思。如果改成从正面对夜战进行铺叙,就不免会显得平板,并且在短小的绝句中无法完成。现在避开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进行烘托,就把绝句的短处变成了长处。它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一场激战,不是写得声嘶力竭,而是出以轻快跳脱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点染,让读者去体味、遐想。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译文天山下了一场大雪,从青海湖刮来的风更添寒冷。行军途中,战士吹起笛曲《行路难》。听到这悲伤的别离曲,驻守边关的三十万将士,都抬起头来望着东升的月亮。 《从军北征》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此诗描绘出了一个壮阔又悲凉的行军场景,在哀怨的笛声中传递出深沉悲凉的征人思乡情。诗中展现的是一幅聚焦完全一致的画面,悲壮中显出凄苦,哀怨中显出无奈,征人的心理刻画得栩栩如生,具有含蕴不尽的抒情特色。 8.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1分)没有正面写将士们如何夜战,而是通过“生擒吐谷浑”的赫赫战果,让读者去想象战斗的激烈和将士们杀敌的英勇,以及捷报传来时欢呼雀跃的情景,使诗歌更深沉、含蓄。(手法解释、效果各2分)(从虚实结合、联想想象的角度赏析亦可) 9.同:两首诗都通过描写边塞地区恶劣的环境来表现战争的艰苦。(2分) 异:王诗通过“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等景物的描写渲染紧张的作战气氛,烘托将士们英勇善战、杀敌报国的豪情。(2分)李诗通过“雪后风寒”“横笛遍吹”的景物描写渲染环境的荒凉苦寒,同时也引出了思家念亲的悲情。(2分) 10 (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于一粟 (2)此虽免乎行 犹有所待者也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11(2)①结构上,是全文线索,情节围绕“庄稼地里的祖坟”展开,使小说情节更紧凑、集中。②形象上,有利于在对比中刻画人物,对“庄稼地里的祖坟”的不同态度,塑造了“天生老汉”和“桂花”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③主旨上,体现主题,作者借贯穿全文的意象“祖坟”,表达了以“天生老汉”为代表的老一辈农民对土地、对庄稼的热爱和尊重,对传统的坚守和传承。(每点2分) (3)①很好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从“祖坟”的来历到“桂花”遭报应肿了嘴再到“李家人”前来祭祖,情节的每一步发展都由对话描写连缀 。② 传神地刻画了人物性格:把“天生老汉”的淳朴和“桂花”的浮躁都表现得活灵活现。③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广阔的生活背景:小说中的对话描写充满了浓郁的四川地方特色和农村生活气息,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鲜活的社会环境 。(每点2分) (4) 从文本看,小说中两位主人公对待“庄稼”和“祖坟”的言行真实反映了两代农民对传统传承的不同认知,表达了作者的忧虑和期待:①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让越来越多的年轻农民离开家乡、离开土地、离开庄稼、离开了传统的劳作模式,也让他们对传统的传承意识越来越淡薄,作者对此不无忧虑。②老一辈农民对“庄稼”和“祖坟”的尊重,越来越多的“李家人”前来祭祖,说明尊重土地、先人,已经内化为长辈的自觉行为,这些情节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传承的一种期待。 从社会现实看:①尊重土地是农业文明的核心思想之一,尊重“祖坟”就是尊重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教导我们:“慎终追远”“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中国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将这些优秀传统不断地传承下去。②现实却令人忧虑,倘若只是单纯地为了社会进步或完成现代启蒙而对传统文化轻率地否定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低空出行新时代:2025年eVTOL航线设计与空域管理策略研究.docx
- 2025广东春季高考英语试卷.doc VIP
-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全册课时练(一课一练).doc VIP
- 广东省2025届春季高考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四)(含答案).docx VIP
- 标准图集-22S804 矩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pdf VIP
- 2025年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春季高考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招标代理服务服务方案.doc VIP
- VR技术对博物馆游客游览满意度的提升研究论文.doc VIP
- 第二章结构设计方法培训教材.ppt VIP
- 医院常用药品通用名商品名规格一览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