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中国翻译简史.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讲 中国翻译简史 中国翻译简史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翻译事业有约两千年的历史。不同学者对我国的翻译史有不同的划分。 马祖毅(陈福康,2005:v) ):五四运动(1919年)前有三次翻译高潮:从东汉到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的西学翻译。 陈福康( 2005:v ):古代、晚清、民国、1949年以后四个时期。 我们综合学者的见解,根据历史上出现的翻译高潮和翻译的不同内容,将中国翻译史分为:东汉到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五四以后的文学与社会科学翻译;建国以后的翻译五个时期。 从东汉到宋的佛经翻译 我国的佛经翻译,从东汉桓帝安世高译经开始,魏晋南北朝时有了进一步发展,到唐代臻于极盛,北宋时已经式微,元代以后则是尾声了(马祖毅,2004:19)。 可大致分为四个时期:东汉至西晋(草创时期)、东晋到隋(发展时期)、唐代(全盛时期)、北宋(结束时期) (马祖毅,2004:22)。 东汉至西晋(草创时期)的佛教翻译: 我国有规模的佛经翻译是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开始的。最早的翻译家有两人:安清(即安世高)和娄迦谶(又名:支娄迦谶,简名:支谶)。 《诗经·邶风·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天黑了,天黑了, 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 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 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 何以还在泥浆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东汉至西晋(草创时期)的佛教翻译: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六至五世纪的古印度。 佛教大肆宣扬人生极苦,涅槃最乐,要人厌世, 忍辱修行,冀求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儒教:三纲五常,仁义忠孝,礼,君子,小人 道教:通过修行各种道术以求长生不死,得到成仙。符咒,占卜,阴阳五行,神仙方术 安世高,佛经汉译的创始人。安息国(今伊朗)太子。 译文说理明白,措辞恰当,不铺张,不粗俗,恰到好处。但从总的方面说,还是偏于直译。 安世高通过附会中土文化的名词概念,藉以实现其翻译目的。 东汉至西晋(草创时期)的佛教翻译: 支谶译文比较顺畅,但为了力求保全原文的面目,往往辞质多胡音,即多用音译, (胡:古代泛指西域各民族。西域:包括今新疆、中亚及中亚以外部分地区)。 支谶有个学生叫支亮,支亮有个弟子叫支谦,号称“三支”,都是当时翻译佛经有名的人。世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 东汉至西晋(草创时期)的佛教翻译: 支谦 三国时佛经翻译家。东汉末年,避乱入吴,博览群书,通晓六国语言,才学深澈,内外通备,得到孙权赏识。 有意识地变通原文,删减原本中繁复的表达,减少胡音在译本中的比重,改‘胡音’为汉意,减少胡语即音译在译本中的比重,也就是用意译取代音译。 其译文:文质调和。 (质朴 文丽 在中国佛经翻译史上,始终存在‘质朴’和‘文丽’两派。即直译与意译 ) 从支谦开始,佛教翻译开始兼顾形式与意义,更加注重译本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东汉至西晋(草创时期)的佛教翻译: 支谦的译文力图适应汉人的口味,译文的忠实性不能不受一定的影响。 支谦过分追求美巧,而且删削较多,在很多程度上损害了译本的忠实性。但从三国到西晋,支谦所开创的译风,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使佛教普及化,无疑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支谦所作《法句经序》,一般认为是现存最早带有佛经翻译理论性质的文章。 “……其传经者,当令易晓,勿失厥义,是则为善……因循本旨,不加文饰”。 文质之争在佛经词汇翻译的体现 重 “质” 重 “文” 舍利弗 秋露子 般若 明 涅槃 无为 浮屠 佛 轮回 生死 文质之争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体现 片名 重 “文” 重 “质” 《黄飞鸿》   《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Huang Feihong》 《纵横四海》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