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包公墓导游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合肥包公墓导游词

合肥包公墓导游词   包公墓园原在合肥市东郊15公里处的大兴集。该墓始建于公元1063年,即宋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199年即南宋庆元五年重修。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合肥包公墓导游词,仅供大家参考。   篇一:合肥包公墓导游词   提起包公,人们很自然就想到开封,很多人认为包公是开封人,其实包公是合肥东乡小包村人。因为包公铁面无私,秉公断案,故而得到人们的爱戴和赞扬。随之出现很多有关包公的评书、小说、戏剧、电视。在古代官吏的知名度,包公当推第一。   包公并不像戏曲“小包公”那样,小小年纪就中了独榜御进士,当了县令。其实包公28岁才中进士,被放到建昌当县令,当时包公父母年事已高, 包公为照顾二老,请求皇上改派和县当县令,可包公父母还是不肯出来,包公依然辞官,在家侍奉父母十年,直到包公父母谢世,又服丧二年,才出来做官,这在古代也是很少见的。这样包公亡宦十年,博得了孝亲的好名声。包公先后任过天长、端州、扬州、庐州、池州、开封等地知县、知府,还做过三司使、谏议大夫、枢密副使,他当过天章阁待制、龙图阁大学士,所以有包龙图之称。   我是开封人,以包公的第二故乡而感到自豪。这次来合肥,绝不能漏掉瞻仰包公祠、祭奠包公墓的机会。看过古逍遥津后,向南不远,就到了 包河公园,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等有关纪念建筑都围绕包河而建。包公清正廉明,很得宋仁宗赏识,宋仁宗欲把巢湖赏给他。包公坚决不要,而只要了合肥的一段护城河。因为河不同于田地房产,卖不掉也搬不走。他的后代依河而住,靠捕鱼挖藕为生。传说河中鲫鱼脊背黑亮,莲藕质嫰无丝。两者象征包公铁面无私。这段护城河后来就叫作包河了。   顺着包河岸边弯曲的小路,来到包河景区的核心建筑”清风阁”。这是1999年为纪念包公诞辰1000周年,弘扬包公清正廉明精神而建的。大门面开三间,屋顶四角分别饰有仙人、牛、马、羊,平台四角为四角兽。进大门主道两侧各有三根引路灯柱,由天然石料雕成。灯柱下有莲花宝座,上有花瓣灯托,方形石柱,方形灯笼,四面洞开,中间安灯,顶部为四角小亭。灯饰莲花有“廉明”的特除意义。明月亭是碑亭,在大门与清风阁的主道中间。碑文记载了设计、修建清风阁的过程。从明月亭向前十来步,便是宋代特色建筑一鱼沼飞梁,这是一种石雕十字架桥梁制式,在晋祠我曾看到过。清风阁坐西朝东,高42米,共九层。一楼为“耿光让日月厅”,厅内置有一幅《清风赞》的大型椴木浮雕。中心为包公像,两侧是《运粮戍边》、《西办盐务》,背面是《回乡尽孝》、审牛舌案》、《陈州放梁》、《弹劾王魁》浮雕。其余几层都是介绍安徽及合肥的自然景观,站在最顶层,可以远观全市,近观包河,美景一览无余。   出清风阁来到包公墓园,墓园照壁有方邵武所书“包孝肃公墓园”。过神门,神道两侧有一对望柱,一对石虎、一对石羊,一对石翁仲。享堂有包公神龛,供后人祭拜。堂内悬匾三块,依次为刘海粟题“正气凛然”、刘炳森题“为政者师”、赵朴初题“清正廉明”。享堂还后是包公墓冢,墓前有石香炉一座、石烛台一对,称为三供。墓前石碑上刻有“宋枢密副使包孝肃公之墓”。顺墓道可下到包公墓室参观,墓道两旁有“二十四孝图”,墓室内有包公墓志铭,包公遗骨安放在金丝楠木棺内。   包公墓原来并不在这里。嘉佑七年(1062年)五月乙未,包公正在朝里处理公事的时候,突然得病退朝回家,宋仁宗专门派宦官去赏赐良药。但包公已病入膏肓,于庚午日去世。噩耗传出,整个京城处在悲痛之中。京师吏民,莫不感伤,纷纷赴包家祭奠,无不痛哭流涕。宋仁宗也亲自去包家祭奠,并下旨让包公的女婿扶灵柩回合肥择地修墓。墓地选在合肥东郊大兴集,后来包公夫人、两个儿子儿媳也葬于包公墓附近。令人想不到的是,一生清廉的包公,他的墓地多灾多难,屡遭洗劫。包公死后70多年,金兵铲平了包公高大的土堆,打开了5米深的地宫,盗走了所有珍贵的随葬品,并把墓志铭砸成数块,只有棺材和遗骨幸存下来。十年动乱中,包公墓又一次遭到破坏。墓顶封土被铲掉,条石地宫被撤除,庞然大冢包公墓成了烂泥坑。后来这块地皮又被钢厂征用,包公的34世孙包遵元和35世孙包先正,用小木箱收敛了包公及夫人儿孙的遗骨,趁夜偷偷运到肥东县文集乡大包村,葬于大包村和小包村的龙山荒冢之中。他们担心走漏风声,一切都在暗中进行,所以埋葬十分仓促。1985年,重建包公墓,墓园就选在包河公园东南岸的苍松翠柏之中,按照宋墓形制,以墓志记载为依据,用二品官的规格建成今天我们看到的包公墓。   在包河中有一个幽静的小岛,叫香花墩,包公小时在那里读书,包公祠就建在那里。包公祠建于明代,太平天国运动中两度遭破坏。光绪八年(1882年),直隶总督李鸿章母亲丁忧,回合肥住了三个月,目睹包公祠残墙碎瓦,决意捐资重建,第二年建成,李鸿章撰写了《重修包公祠碑记》,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包公祠。祠前有一座粉白影壁,上书“包孝肃祠”四个大字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