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导论(杨占尧)电子第七章教程.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1 模具生产的标准化 按照一般公认的标准,模具产值与其带动实现的工业产值之比为3: 100,即每300万元模具产值可带动实现工业产值1亿元。近年来,我国模具工业以年均20%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1993年我国模具生产企业仅6 000多家,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已拥有3万多家模具生产企业。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汽车、摩托车、信息电子、家电、农用机械、食品机械、建材等数十个行业的繁荣。 实践证明,单件生产模式将难以保证模具制造精度、质量与使用性能,同时,亦很难控制模具制造周期和生产费用。为此,设计并制订互换性和零件组合率高的零、部件标准,以进行批量或大批量生产,并建立定点、适时、优质、配套与安全销售供应体系,以便于使用,提高标准件使用覆盖率和模具装配精度与质量。这说明:模具标准化不仅是模具工业化生产的技术基础,也是改善模具单件生产模式,合理配置企业与社会资源的根本办法。模具标准化制造及模具标准件的发展,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 7.1.1 模具标准化制造的由来 标准化是随着近代大工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1798年,美国E.惠特尼(1765~1825)提出零部件互换性建议,应用生产,开始了最初的标准化。1850 ~1900年蒸汽动力的采用和轮船、铁路运输的发展,促使西方国家商业竞争加剧,要求产品规格、质量和性能统一化,标准化工作也有了相应发展。 1901年,英国成立了世界第一个国家标准团体──“英国标准学会”。1906年,成立了世界最早的国际性标准团体──“国际电工委员会”。1947年,成立了目前世界最大的国际标准化机构──“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国于1978年9月加入。 标准按其适用范围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标准化是现代技术经济科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产品(或零件)的类型、性能、规格、质量、所用原材料、工艺装备和检验方法等规定统一标准,并使之贯彻实施的过程。标准化的零件,叫做标准件。如对各种机电产品上使用的螺栓、螺帽、螺钉、垫圈等零件,分别给予一定的符号或代号,加以统一规定,制订成各种标准。标准化后,就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用途,按照规定的标准组织生产和使用。 1. 模具标准化体系 模具标准化工作主要包括模具技术标准的制订和执行、模具标准件的生产和应用以及有关标准的宣传、贯彻和推广等工作。我国模具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只是从“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以后的1983年才开始的。目前我国已有3万家模具生产单位,模具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工业生产要求相比,尚很不适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模具标准化程度和水平不高。 模具标准化体系包括四大类标准,即:模具基础标准、模具工艺质量标准、模具零部件标准及与模具生产相关的技术标准。模具标准又可按模具主要分类分冲压模具标准、塑料模具标准、压铸模具标准、锻造模具标准、紧固件冷镦模具标准、拉丝模具标准、冷挤压模具标准、橡胶模具标准、玻璃制品模具和汽车冲模标准等十大类。目前,我国已有50多项模具标准共300多个标准号及汽车冲模零部件方面的14种通用装置和244个品种,共363个标准。这些标准的制订和宣传贯彻,提高了中国模具标准化程度和水平。 2. 模具标准件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进口模具国产化工作的发展以及三资企业对其配套模具的国际标准要求的提出,一方面在标准制订方面注意了尽量采纳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国家标准,包括采纳先进企业的标准;另一方面许多模具标准件生产企业根据市场需要,除按中国标准生产模具标准件外,同时也按国外先进企业的标准生产模具标准件。例如日本“富特巴”、美国“DME”、德国“哈斯考”等公司的标准已在中国广为流行。 模具行业中经常提到的“模具标准化程度”概念比较复杂,有别于机械行业中常用的“标准化程度”。后者一般可以用标准件采用率来衡量,而前者往往是指“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由于我国模具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模具标准件生产、销售、推广和应用工作也比较落后。因此,模具标准件品种规格少、供应不及时、配套性差等问题长期存在,从而使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一直较低。 近年来虽然由于外资企业的介入,比例已有较大提高,但总的来说还很低。据初步估计,目前这一比例大致为40%至45%之间。而国际上一般在70%以上,其中中小模具在80%以上。由于我国模具企业的性质和所在的地区不同,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存在很大差异。贯彻模具标准,采用模具标准件,不但能有效提高模具质量,,而且能降低模具生产成本及大大缩短模具生产周期。据中国模协权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