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 现已形成达赖和班禅必须经中央政府确认方能得到认同。 中央领导 会见十一世班禅 康熙帝 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 经济措施: 1、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固守农本思想 实行“更名田”。更名田的实施,对于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开发荒地起了一定的作用。 摊丁入亩。是将丁银并入田赋征收。这一措施为人口的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丁银和田赋以田亩为征税对象,简化了税种,是税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发展,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鼓励垦荒,修治黄河。有力的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 2、严格限制手工工场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康熙二十三年(1684)收复台湾后,虽然放宽了顺治时期海禁,但还是严格限制了外贸地点、进出口数量及种类。这种限制使诞生时间并不比欧洲晚多少年的资本主义萌芽总是不能成长起来。 影响: 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 重视文教,重用文士,编《康熙字典》 文化 西跨葱岭 西北达巴尔喀什湖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到南海诸岛 清朝行政区划: 包括18个省, 5个将军辖区, 2个办事大臣辖区 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 明清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策措施,较以前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抵制外来侵略 康熙统治时期,中国成为疆域辽阔、统一繁盛的国家,封建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伸向中国的西方早期殖民势力受到遏制,开始了封建社会新的相对稳定时期,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康熙自评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那么,我们如何全面认识康熙帝,给他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呢? 2)维护和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对内: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叛乱,巩固统一。 (2)对外:击退沙俄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3)学识渊博,弘扬了中国古代文化。 一生苦研儒学,推崇程朱理学,编撰《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和《康熙字典》。 4)发展经济:治理黄河,奖励垦荒,厉行节俭等。 1)机智果敢。八岁即位,十六岁智擒螯拜, 稳定了朝廷秩序。 拉开了长达150年的 “康乾盛世”的序幕。 康熙历史轨迹中的败笔 1)对内加强专制; (文字狱、设南书房、闭关锁国) 2)对外轻视西方。 (当时西方资本主义比中国封建统治显示优越和潜力,但是康熙帝未能紧跟先进潮流,为后来西方侵略中国埋下战败隐患。) 认为中国近代的落伍,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一个巨变时代,却拒绝了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在人为的延长已经衰落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迈进的最佳时机,给中国近代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苦难. 从康熙所处的时代来看,康熙即位前后,中国和世界都处于新旧交替的紧急关头.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已经达到了中国的邻邦,俄国势力已经深入到我国的黑龙江流域,这种形势对于清王朝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如果能借机了解西方,加快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进行社会改革,率先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强国,就可以避免近代中国的厄运. 从当时中国的情况看,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后期已经出现,到康熙时,正在逐渐滋长,这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也说明中国具备了社会变革的一定的经济条件.其次,当时中国的封建政治思想体系也面临者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一方面清朝入主中原使”华夷有别”\”以夏变夷”论不攻自破;另一方面以顾炎武\李贽等人为代表,中国出现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民主思想,这些思想与欧洲的启蒙思想不谋而合,说明中国已经具备了社会改革的思想基础。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号称英明好学、文武全才的康熙帝,是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厉行变革,还是“拨乱反正”,使业已落后的封建社会复苏呢?从他的思想行为看,他选择了后者。 深化对康熙的认识——延误了历史的进程 认为康熙帝有才无识,没有把握住历史的机遇,因循误国。所谓的“康乾盛世”只能说是落日的余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标要求: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清朝十二帝 入关之前: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 皇太极 入关之后:(1)清世祖 顺治 (1644-1661) (2)清圣祖 康熙 (1662-1722) (3)清世宗 雍正 (1723-1735) (4

文档评论(0)

三四五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