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授课版重点分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矛盾客观性: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会因为否认它、回避它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们任意夸大或缩小它而改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人为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肯定+原因,设问: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吗?为什么?)   (2)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既不会因为否认它、回避它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们任意夸大或缩小它而改变,所以矛盾无所谓多或少。(否定+原因,设问:矛盾越多越好吗?为什么?)   (3)人为制造的矛盾与事物身躯所固有的矛盾是有区别的。人为制造矛盾不仅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而且适得其反。(否定+原因,设问:既然矛盾无的谓多少,我们又为何说可以人为制造矛盾呢?) 二、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D 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变化,却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人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而“安”,其哲学道理是 ①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 ②认识“危”的必然性,则可以安之若素、泰然处之 ③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的趋势 ④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的趋安避危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011高考广东卷34)观察图8(改编自陈耶门《沉默集》),请你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出发选择漫画标题,最贴切的是 A.目标:奋斗的方向B.信念:勇者的利器 C.障碍:跨越的支点D.天才:勤奋的结晶 (2011高考天津卷7)“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见图2),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绝对同一的观点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 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011高考上海文综卷23)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典籍《易经》。《易经》认为,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化生万物。这体现了( ) A.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 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2011高考江苏卷35)2011年博鳌会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演出。他指出,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在,如何处理好发展问题依然摆在亚洲人民面前。 会议还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巴西总统罗塞芙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赢机遇和挑战等。 “包容性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个道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 * *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悠 诗句中蕴涵了什么哲学道理 复习: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对立:是矛盾双方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趋势。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的关系:不可分割 统一: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 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 方法(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古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事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孔子:《杏坛讲学》 老子:小国寡民思想、陶渊明----桃花源记 他们都设想一个没有阶级矛盾,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的理想社会,他们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无法理解,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最终,只能选择回避。 是不是任何事物都包含这种既对立有统一的关系呢?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承认矛盾的普遍存在和客观存在? ??? (1) 孔子所设想的大同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是否存在呢?

文档评论(0)

创业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