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可持续发展教育在校园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什么要创建绿色学校 近代工业时期,人类创造了以烟囱和钢铁为标志的“黑色文明”; 要开创“绿色文明”,就要培养“绿色人才”;要培养“绿色人才”,就要发展“绿色教育”;要发展“绿色教育”,就要创建“绿色学校”。 活动一:理想的绿色学校 讨论:你心目中理想的绿色学校是什么样子? 设想: 邀请:4-5个同学发言。 总结:同学们心目中理想的绿色学校蓝图。 什么是绿色学校 “绿色学校”(Green School)一词产生的源头已无从追溯,它是作为环境教育发生的产物而产生的。 有人认为,绿色学校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欧洲环境教育基金会(FEEE)于1994年提出的一项全欧“绿色学校计划”(Eco-School),这一项目是一个环境教育国际项目。 提倡什么样的绿色学校 绿色学校的内容 绿色学校的内容 理想的绿色学校的蓝图 绿色学校的特征 必须有一个好的环境教育课程,不管是采用独立式设课还是渗透式。 是对环境友好的学校。 是校内人员(教师、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全员参与性。 重视把校园环境和当地环境作为环境教育的资源。 注重实现社区和学校的相互开放。 鼓励丰富的、特别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育和教学模式的转变)。 英国Ham和Sewing指出学校实施环境教育时面对的障碍 香港教师觉得下列因素较限制环境教育的推行 内地学校实施环境教育存在的困难 绿色学校创建面临的困难 案例一:东哈莱姆的社区与学校之间的合作    纽约市东哈莱姆区的学校,主要接待来自收入微薄家庭的美籍西班牙人或美国黑人学生,是70年代由一批忠诚于教育事业的小学教师创建的。这些教师当时认为,家庭、社区成员和社区内各组织的参与,是确保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此,这些教师编写和实施了一项与文化背景完全适应并考虑了地方、国家和国际政治现实的多学科教学计划。该计划围绕若干专题和项目展开,被编写得既灵活又富有活力。社区代表、工会会员、研究人员、顾问、艺术家和诗人也参与这项计划,他们在学校住上一段时间,帮助学生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用多种观点认识世界。此外,学生们还有将自己学到的东西在社区实践,他们每周用一个上午在社区参加劳动,往往是在社区的一个机构里实习。    学校的大门永远向家长敞开。家长则被要求每年两次到校,在他们的孩子在场的情况下,同孩子的老师交换意见。家长还对学校的各项决定有发言权。    在一些学区少数群体学生的辍学率高达30%或40%的这一时期,中央公园东部各所学校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些小学毕业的学生全部顺利学完了中学课程,一半学生随后又进入了高等学校。 资料来源:《学习——内在的财富》,北京,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5月,第43、44页 案例二:斯里兰卡的经历——简朴学校的变革 在斯里兰卡,有一天,当我沿着郊外美丽的海滩漫步时,见到一小组十来岁的少年与两位年长的渔夫在讨论着什么。驻足片刻随即发现他们之间的谈话已远远超出了早安问候的范围,少年们显然是有组织而来的:其中一人与两位长者交谈,另有一位在临摹着渔船,第三位少年在描写着设备装置的情况,再有两位在进行记录。    这些少年们只是附近一所初中低年级学习小组的成员。通过与他们的老师接触,我了解到这位老师在全年中会将她所有的学生(共68人)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组织起来,她将自己的工作视做为孩子们提供学习机会,帮助最需要获得帮助的学生,组织必要的学习资料,以便孩子们能在学业上互相帮助并确保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质量。    这所位于斯里兰卡热带丛林地区的简朴的小小的学校,已经在教育形式上迈出了巨大的一步——远离了传统的室内教学和灌输的方式,而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从个人独自学习的方式转变为—小组形式学习,并将个人学习视为小组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由全权代理的灌输者转变为设计者和促进者;学生们也由教学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创造性学习者。    所有这一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们这种富裕的工业化社会中用了五十多年才完成的重要的室内教学的转变的一种,居然也会在一个极端贫困,并且严重缺乏学习材料、极端缺少社会支持的社会中实现,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呢? 资料来源:《学校的发展:改变学校的文化氛围》,波戴林(Per.Dalin)、汉斯冈特罗夫(Hans Gunter Rolff)、鲍伯克利坎普(Babkleekamp)著,转引自怀柔培训班材料。 案例三:蓬郎小学巨变的启示 江苏省昆山市蓬郎中心小学是一所偏僻的江南农村小学。1978年复校时是满目疮痍,但经过12年的艰辛努力和全面改革,蓬郎小学(以下简称“蓬小”)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江南水乡。十多年中,蓬小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建立了全国农村第一座天

文档评论(0)

三四五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