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必备《文言文知识》ppt(174页).ppt

(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必备《文言文知识》ppt(174页).ppt

  1. 1、本文档共1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必备《文言文知识》ppt(174页).ppt

5.特殊句式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倒装句,即“于败军之际受任,于危难之间奉命” (2)咨臣以当世之事 倒装句,即“以当世之事咨臣”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二 综合探究 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蜀汉时期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有《诸葛丞相集》。 表: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其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类似的还有“章”“奏”“议”“谏”等。 2.关键句子翻译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6)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四面被竹子和树林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 3.文章中心概括 作者运用移步换景、定点观察的方法,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重渲染它的寂寥、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情感。 4.文章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其概貌。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小石潭的景物及作者的感受。 第三部分(第5段):交代同游人的姓名。 5.写作特色 全文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作品中写鱼,既写了鱼的悠然自得,也写了作者的喜悦心情;写溪水和溪岸,通过“斗折蛇行”“犬牙差互”的比喻,“明灭可见”的描写,以动静相融的笔法,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溪身和溪流的特点。再如,写坐在潭边的感受,写出了一个极清幽冷寂的环境,和作者不幸遭遇的心境交融,使景物和人物相互融合。 八下  14.岳阳楼记 考点知识精讲 一 知识积累 二 综合探究 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文章与诗词均脱俗超凡,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关键句子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文: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则替君主担忧。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5)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文章中心概括 文章描写了岳阳楼和洞庭湖气象万千、浩荡无际的壮丽景象,叙写了 登临者或悲或喜的不同情绪,并将登岳阳楼和观洞庭湖两种“览物之情”与“古仁人之心”对比映衬,从而抒发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4.文章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记叙重修岳阳楼,交代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岳阳楼及其周围的壮观景色,引出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三部分(第5、6段):用“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抒发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5.写作特色 本文主要运用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本文虽题为“岳阳楼记”,但写岳阳楼的景色并不是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者先由叙事入手说到岳阳楼的“大观”,虽字字皆景语,却又显出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跟结尾“不以物喜……”一段议论互为表里。到“然则北通巫峡”,呈低回之势,用设问引出两个富于特征的画面,每一个画面又都先写景,后写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极力渲染“迁客骚人”们的悲喜之情。二者虽形态有别,而实质却相同,都是“以物”“以己”而生。由此再转入议论,将文势推向高潮,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 八下  15.醉翁亭记 考点知识精讲 一 知识积累 4.特殊句式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2)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倒装句,即“至于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 (3)醉能同其乐 省略句,即“(太守)醉能同其乐” 二 综合探究 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与宋祁合著《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本文是散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 2.关键句子翻译 (1)

文档评论(0)

xinshengwen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1233133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