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省三 怀仁心 医贯中西疗沉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省三 怀仁心 医贯中西疗沉疴.doc

黄省三 怀仁心 医贯中西疗沉疴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0年09月07日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中山大学北校区。黄省三曾在此任职教授,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医学工作者。   当时“黄崇本堂”医馆所在的南关西横街在今北京路南段,几经重修,医馆原址已无处可寻。   黄省三的医学专著之一《肺结核实验新疗法》。资料图片 在广州看见世界 让世界看见广州 广州名片风云人物系列之科技篇 总第212期 候选名片211期 黄省三 提名辞   岭南名中医,广东中医药大学创始人之一。他力行中西结合,在肾病、肺结核、流感和麻疹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 索引   作为医学史上中西结合的奇才和先驱,他几乎集合了传统医生形象的所有优点:一以仁义为先,行医不问富贵贫贱,乐于助人;二不腐朽固执,善于接受新思想并为自己所用。他,就是岭南名中医黄省三,在他生活辗转曲折的道路上,我们可以看到一段普通人与一个医学领潮者相结合的耐人寻味的人生历程。 唯心 医身先医心   近段时期,最炙手可热的新闻莫过于“打假”。“华南虎”落网之后第三年,曹操墓被指证为伪造,而素有打假先锋之称的方舟子在被质疑炒作后,却雇佣起保镖以防止再次被袭击,刚刚又收到风声,说深航飞行人员的资质造假……好混乱的江湖,不知道谁打谁,谁又是被打者。在一连串的造假事件背后,如果突然窜出一句关于发扬名老中医传统医德的老话,多少有点牛头搭不到马嘴。仔细想想,其实旅游造假、学术造假与医德也是相关联的:做人除了要诚信,还要行善,不能见利忘义。   这也是黄省三,一个医术与品德兼行的老先生留给这个社会的人生启示。简单通俗的道理,人人明了,却多数人难以做到。关于黄省三,在他身上有太多的闪光点,也有太多的争议性。而两者最集中的焦点莫过于他关于中医与西医相互结合的代表典范。在他老人家半个世纪后的中国,如何更好地发扬壮大中医精髓,如何中西结合的问题依然困扰着医院里多数中医生们。   然而,关于传统中医的医德问题,与临床实践、用药方法等比起来却时常被忽略。殊不知那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救死扶伤、医者仁为先。我想现在总结起来,当年黄省三等老一辈之所以芳名百世,医术高明当然是其一,最重要的还是有医者父母心的道德胸怀。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不比以前了,还奢望医生们有高尚的医德太不切合实际:看看医院,络绎不绝的看病的长队,看看学院,花样百出的职称评比,试问作为医生或者作为医学研究者,谁还有那份高尚自守的道德情操?   不是人心变坏了,是事过境迁,这个社会变质了,以至于老祖宗的传统美德都不合时宜了。红包医生、无良医生相比只是小菜一碟,这个社会变得像《盗梦空间》里的梦境,让人分不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而那些贪官,违背良心的逆天者就像背负着旋转的陀螺活在道德的边缘,无法解脱的,注定只能醉生梦死。想当年,鲁迅还弃医从文了,这一点在今天谈及黄省三等老一辈的人生历程,可以找到相同的契合点。医身先医心,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盛衰尤其如此。 人·迹   南关西横街 “黄崇本堂”已无迹可寻   据记载,1910年,28岁的黄省三迁居到当时的南关西横街,开设“黄崇本堂”,悬壶济世直到1924年因不堪歹徒勒索而远赴香港。当时的南关西横街在今北京路南段,与高第街相邻,后来几经重修,“黄崇本堂”医馆的原址已无处可寻,即使偶有略知情者依稀能回忆童年时这街上曾有个医馆,曾有过一位古道热肠、医术高超的名医黄省三,给人看病从不开价,还时常自掏腰包买药给病人治病。   此区接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变迁,当年受惠于黄省三的街坊邻居或已作古或已迁往他处。如今的北京路南段,基本上是如皮带、内衣等小商品批发的集聚地,还有一部分处在亚运城建的整改中,熙熙攘攘的买卖交易与施工建设纵然杂乱,但这片地区还保留特有的平稳生活气息。想一寻与黄省三有关的痕迹,便不得不踏入不起眼的深巷旧里。这一片的房屋老旧密集,所见之路人大部分是老人孩童,在这个好“穿越”的年代是否可以想象一个世纪前在这片安稳社区里黄省三乐善好施的画面。  中山大学北校区 老建筑见证教学生涯   据记载,黄省三自香港回到广州后的大半生超然于政治和任何组织之外,潜心行医及研究,回国后,他不再单凭一己之力行医济世,更积极投身教育事业——任职中山医学院教授,为培养出一批后辈医学工作者尽自己的一份力。他培养的弟子如已故的中山大学医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叶任高教授,后者带领的中山医肾科率先成为了国家教委评审确定的全国惟一重点肾科。   当时的中山医学院如今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为中山大学北校区。穿过中大北校区至中山大学附一医院的新大楼,一幢“工”字形的旧建筑群显得分外惹眼。走进旧楼内部,除了新换的部分瓷砖与先进器材,其他的角落如斑驳已然蜕皮的白墙、拥挤的候诊走道、生锈的下水

文档评论(0)

xinshengwen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1233133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