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化学-01-绪论_new要点.docVIP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化学-01-绪论_new要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生物科学系 课程简介 一、教材及参考书目 二、教师 三、基本要求 一、教材及参考书 基础生物化学(第二版) 郭蔼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生物化学(第三版) 王镜岩、朱圣庚等主编,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2年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四版) 朱玉贤,李毅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年 二、主讲教师 三、基本要求 但后果自负 1、可以不来上课 考试成绩=平时成绩×30%+卷面成绩×70% 2、课堂基本纪律 迟到、早退 从后门进来 吃零食 不带皮、不带壳、不出声、不怕胖 打瞌睡 不打鼾 聊天、接打手机 不允许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物化学基本概念 第二节 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第三节 生物化学的内容 第四节 生命系统 生物化学基本概念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Biological chemistry –chemistry of life 生物化学基本概念 ?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阐明生命 现象的化学本质。 ?发现和阐明构成生命物体的分子基础(生物分子 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与功能); 静态生化 ?生物分子在生物机体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规律 (分解与合成,相互转化与制约以及物质转化过 程中伴随的能量转换等)。 动态生化 分子生物学 广义: 研究蛋白质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 能,也就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狭义: 偏重于核酸(或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 研究基因或DNA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 程,也涉及这些过程中有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 功能的研究。 第二节 生物化学简史 1、“生物化学之父” 2、代谢的概念 3、微生物学的奠基者 4、酶作用的专一性 5、三羧酸循环 6、分子病 7、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8、基因工程基础研究 9、人类基因组计划 10、我国近代著名生物化学家 第二节生物化学简史 1、“生物化学之父” 1780-1789 年 , 法 国 的 Lavoisier (拉瓦锡)研究并指出“生物体内的燃 烧”耗氧且排出CO 2,被后人称为生物化 学之父。 第二节生物化学简史 2、代谢的概念 1830-1842年,德国的Liebig(李 比希)将食物分类为糖类、脂类和蛋白 质,并提出了“代谢”一词,证明动物 体温的形成源于食物在体内的“燃烧”。 完成最先的两本“生物化学”相关 专著。 第二节生物化学简史 3、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 巴斯德(1822-1895),法国 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主要发 现包括: (1)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 (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 于微生物在生物体内的发展 (3)首次制成狂犬疫苗。 第二节生物化学简史 4、酶的专一性 1890-1902年,德国的Fischer(费舍 尔)发现酶的专一性,提出并验证了酶催 化作用的锁钥学说。 1902年获诺贝尔奖。 第二节生物化学简史 5、三羧酸循环 1937年,英国的Krebs(克雷勃斯) 发现三羧酸循环。 1953年获诺贝尔奖。 第二节生物化学简史 6、分子病 ?美国化学家及和平主义者。 ?1940年阐明了生物大分子中分子间力的特点。 ?1949年他通过对镰刀状细胞贫血病的研究首 先提出分子病的概念。 ?1951年提出了蛋白质结构的α螺旋模型。 ?1954年因他对化学键的研究并将其用于解释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Pauling L.C.(1901‐1994) 第二节生物化学简史 7、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在 Wilkins完成的DNA X-射线衍射结 果的基础上,推导出DNA分子的双 螺旋结构模型。为阐明基因的本 质、了解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流动 作出了贡献。三人共获1962年诺 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第二节生物化学简史 8、基因工程基础研究 1969-1972年,瑞士的Arber,美 国的Smith和Nathans在核酸限制 性酶的分离与应用上做出了突出 贡献。1978年分享诺贝尔奖。 1972年, Berg用EcoRⅠ切割SV40 DNA和λphage DNA,经过连接组成重组的DNA分子。Berg是第一 个实现DNA重组的人。1980年获诺贝尔奖。 1973年,美国的Cohen等运用核酸限制性内切酶 EcoR I,首次成功实现基因重组。这是基因工程史 上的第一个克隆化并取得成功的例子,这一年被定 为基因工程诞生的元年。 第二节生物化学简史 9、人类基因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