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流过石头上王朝.doc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水流过的石头王朝
——《水经注》与云冈石窟研究
学院: 文学学院
班级: 09汉语六班
姓名: 张 晶
指导教师: 凌建英 职称: 教授
完成日期: 2013 年 5 月 25 日
水流过的石头王朝
——《水经注》与云冈石窟研究
摘 要:《水经注》是北魏学者郦道元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全书共40卷,描写了当时全国大小河流的水文状况以及社会风俗人情。其中漯水卷中描写了漯水支流如浑水流经坐落于今山西大同南的北魏古都平城盛况,也包括坐落在武周山山麓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是北魏建都平城时期开凿的石窟大寺,体现了北魏皇家气概。本文依据《水经注·卷十三》的描写,从郦道元与《水经注》、北魏皇室与石头上的王朝以及《水经注》与云冈石窟三个方面对北魏时期由皇室、巨僚和高僧共同开凿的大型石窟群进行研究。
关键词:云冈石窟;《水经注》;武州山;水文状况;漯水
目 录
一、郦道元与《水经注》 (1)
(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郦道元一生经历 (1)
(二)访渎搜渠,辑而缀之——《水经注》成书过程 (1)
二、北魏皇室与石头上的王朝 (2)
(一)政教合一,皇室敬仰——文化归属的认同 (3)
1.三教合流,殊途同归——“儒释道”相互资用 (3)
2.佛教信仰,魏书记录——《释老志》中的礼佛 (3)
(二)三世题材,皇帝拟佛——云冈石窟的开凿 (4)
三、《水经注》与云冈石窟 (4)
(一)不朽之作,冠绝当代——《水经注》中的云冈石窟 (4)
1.皇城旧京,亭台楼榭——漯水支流迳流的平城盛况 (4)
2.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武州川两侧的石窟和寺庙 (6)
(二)渊流相接,长津委浪——武州山麓蜿蜒而流的武州川 (6)
(三)山堂水殿,真容巨壮——武州川水滋养的大型石窟群 (7)
1.十里河流,世法所稀——云冈地区的武州山水 (7)
2.百年邻居,比丘尼寺——云冈石窟木结构寺庙 (8)
参考文献: (9)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繁衍不息的保障。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水不仅滋养了华夏民族,也灌溉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认为水符合“道”的属性。“河流”被认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水上交通运输的载体,西汉韩诗学派创始人韩婴认为:“山锐则不高,水径则不深,行磏者其德不厚。”深川大流具有儒家所崇尚的礼、智、真等伦理道德品格。“雕刻”在北魏时期是表现皇室恢宏气概的重要方式。公元398年魏王拓跋珪称帝,开始在平城“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到北魏中期,基于“崇帝礼佛”的要求,文成帝时期开始营造云冈石窟,迎来北魏在云冈浩大的石窟造像工程,孝明帝时期工程基本竣工。云冈石窟——这座开创了中原地区开凿石窟寺先河的大型石窟群历经千年而不朽,雕刻于石头上的王朝在蜿蜒流淌的武周川水的滋养下永垂。
一、郦道元与《水经注》
《水经注》是北魏学者郦道元编著的综合性地理著作,以河道、水道走向为主线结构全书。作者著书过程中打破地域限制,不仅记载了北魏地域内的河流,也描述了当时其他地区的河流。某种程度上作者不拘泥于只记叙本朝河流的观点充分体现了作者“大一统”的思想。第十三卷描写到漯水迳流北魏旧京——大同地区,举世闻名的大型石窟群——云冈石窟就位于武州川分支所迳流的西苑,作者对云冈石窟的文字描绘充分展示了北魏王朝气势。
(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郦道元一生经历
郦道元(公元466年——公元527年),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出生的地方——郦亭风景优美,这对于陶冶他的情操作用很大。少年时期便对历史地理学情有独钟,阅读了许多古代书籍,也曾有机会跟随父亲郦范(时任青州刺史)游历观赏祖国北方的锦绣河山,开拓了眼界。成年后承袭父亲官爵先后做过太守、刺史,尤其是在北魏京都——平城和洛阳任过太尉御史官职,之后又奉命出使北边,有幸陪侍北魏孝文帝考察黄河河套与阴山地区,这个时期他积累了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官职的便利,使他有能力考察当地的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观。由于其官职频繁变更,使他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访读搜集”、“追踪溯源”和“寻觅古迹”。正是郦道元一生的亲历亲见以及他所具有的求真态度和探索精神,奠定其撰写《水经注》的基础。
(二)访渎搜渠,辑而缀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