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挥独特区域优势助推优质陆稻开发
发挥独特区域优势助推优质陆稻开发
摘要:本文通过对孟连县的陆稻发展历史、现状、资源基础、生态基础的刀耕火种生产系统文化底蕴进行分析,结合陆稻新品种改良、栽培技术,分析了孟连县陆稻优质米开发前景。
中国论文网 /8/view-7249037.htm
关键词:陆稻;优质米;开发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6.005
1 陆稻优质米开发的资源基础
云南的陆稻种植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世代以陆稻为主食而得以生存、发展。周季维等从云南各地出土新石器时代以至铜石并用时期有炭化栽培稻的实物和遗迹,而无水田作业具物的遗存,可说明云南省水稻乃是由陆稻演变的产物,或者在云南最初的稻作方式就是陆稻种植。云南有着悠久的陆稻种植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各地的古文化遗址中都发现过稻谷遗迹。在漫长的进化长河中,各种陆稻文化随之而生,陆稻文化是云南少数民族能动地适应生存环境的社会结果。这种立体多样的文化生态孕育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陆稻文化。丰富奇异的云南民族陆稻文化蕴育了多样的稻种资源,在云南农科院陆稻课题组收集、整理的2000余份云南陆稻资源中,米质性状和传统水稻一样,在分类上有籼粳的分化,同样有粘、糯之分,红、紫、黑米之分,粒型也有长粒、圆椭之别,孟连地方资源“山饵块”、“旱紫谷”、“勐望谷”等在口感、特色上广为传颂,是陆稻优质米开发的基础,更是让更多的人感受稻米就是生命的文化和生态底蕴。
2 陆稻优质米开发的生态基础
陆稻生产方式具备不局限于灌溉水田、不受地块条件限制、节约水资源、无水生病害、不受水体污染的影响、便于机械化操作以及可与其他旱地作物间作等优点。孟连县传统陆稻生产区域为远离现代工业的山区,是一个山区占主导的少数民族傣、拉、佤自治县,山区的面积、人口分别占全县的80%和56%,全县陆稻生长期3月~11月平均降雨量1520.7毫米,占年降水量的96.9%,有效积温4337~6494度,其气候条件较适宜陆稻生长,为陆稻优质米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3 孟连县陆稻优质米开发的文化底蕴
陆稻的种植支撑着边疆少数民族4000多年的生存与发展。陆稻生产同时也贯穿了传统的刀耕火种生产系统。虽然传统刀耕火种的陆稻生产系统随着现代农业的进程以及与环境的矛盾面临灭绝。但这一生产系统包含着制度和礼仪即一个技术、制度和礼仪三元结构的文化体系。这种农业的技术、制度、礼仪涵盖了个刀耕火种民族的特点和生活内涵。因此以陆稻生产为基础的刀耕火种生产系统文化底蕴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刀耕火种技术对发展现代农业的借鉴,如佤族等少数民族采用轮休歇种植陆稻中,第三年如果肥力不足即可抛荒,如果不抛荒可以种小红米改良土壤或陆稻小红米套种减缓土壤退化,与当今由法国主导并在南美巴西等地大力推广的免耕直播覆盖保护性农业(DMC系统)有惊人的相似性,刀耕火种生产系统中总结的“以火克草、以火克虫”等病虫草害措施也在当今有机食品生产中病虫草害控制的综合防治中借鉴。这种依赖于自然、取之于自然的生产系统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是现代农业发展应重新思考的课题,这些传统技能及经验传承有待于利用现代科学去提升及借鉴;二是组织管理模式,包括了无轮作刀耕火种是一种土地转换频繁的刀耕火种方式,有充足的土地和严明的土地制度,各村社将属于自己的土地划分成若干个区域,每年开伐一个大的区域或几个小区域,其余的使之休闲,轮流垦殖,形成有序的垦休循环制度,这是地广人稀的亚热带、热带山区的一种适应环境的农业形态。氏族社会组织和氏族土地所有制刀耕火种农业是一种小区规划的轮歇农业,它要求生产者具有较高的生产组织和协同劳动性。云南各山地民族传统的刀耕火种之所以能够长期正常协调地运行,其氏族社会组织和氏族土地所有制无疑是其重要的保障。在山地民族发展史中,虽然有统治民族任命的代理人,然而各民族自身的社会组织并没有被取代,他们仍然按照传统的方式选举产生长老和祭司,并实行自治,例如基诺族实行以“捉蛮”为首的长老制、景颇实行“山官”制等等。长老根据村规民约划分土地决定年轮耕地地域,选择节气组织生产,主持宗教祭祀,乞求风调雨顺等;三是农耕礼仪,云南的刀耕火种农业实际是一种礼仪农业,无论哪一种刀耕火种民族都有从备耕到收获依次举行的选地、砍树、烧地、播种、求雨、尝新、叫谷魂等一系列礼仪,这些礼仪折射出山地民族那种万物有灵的世界观。以丰富的想象和颇具浪漫色彩的方式来祈求农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些原始的神灵观念和体现这些现象的礼仪才透露出刀耕火种农业的原始性、朴素性和独特性。
4 吃现代的米,认识陆稻的历史
佤族对陆稻来源的传说: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还没有陆稻,靠吃土与树叶得以生存。有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考数学圆锥曲线常用二级结论.pdf VIP
- 住院患者跌倒护理风险评估与护理指导意见.pdf VIP
- 《放疗副作用及应对》课件.ppt VIP
- GB50209-20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新).pdf VIP
-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A卷).docx VIP
-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及答案.pdf VIP
- 标准图集-20S515-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pdf VIP
- 煤矿用防爆电气设备防爆检查标准-培训课件.pptx
- 半导体物理学(第8版)刘恩科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 新媒体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分析.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