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巴楚地区民间音乐的抢救与保护
巴楚地区民间音乐的抢救与保护
摘 要:巴楚地区民间音乐艺术的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怎样有效对其进行传承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巴楚民间音乐是我国一笔举足轻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它正在遭受泯灭的危机,如何保护和抢救它,已是文化界与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论文网 /7/view-7118963.htm
关键词:巴楚;民间音乐;抢救;保护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075-02
“巴楚传统音乐文化”概念主要建立在“巴楚文化”概念基础之上, 专指以“巴楚区域”为中心、包括民族民间音乐在内、作为“巴楚文化”载体之一的各种音乐门类及其具体形态。“巴楚文化”从客观上来说在历史上已经形成,目前从文化人类学的宏观学术视野观照冠以“巴楚传统音乐”之名的研究实属少见, 作为文化人类学学科支撑的民族音乐学学界对包括“巴楚传统音乐文化”在内的“巴楚传统音乐文化”进行研究的成果也是屈指可数, 因此基于“巴楚文化”这一新生文化人类学意义层面之上的“巴楚传统音乐文化”任何门类的理论研究实际上尚处于草创阶段。巴楚地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量聚集之地,据考古资料现实,在距今 201~204 万年的早更新世时期,巴楚地区就已经有人类――巫山猿人的生活足迹,这比“元谋人”还要早30万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巴楚地区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不断丰富,巴楚民间音乐也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形成中国大地上独树一帜的音乐品质,是巴楚地区人民大众情感、精神、毅志、艺术的结晶。
一、巴楚地区民间音乐概况
巴楚地区传统音乐主要包括巴蜀音乐和荆楚音乐,其产生历史久远,据历史文献现实,巴楚地区的古代巴人,能歌善舞,却长期受到殷商的征伐,在武王伐纣时,他们踊跃加入伐纣大军,并把本民族别具一格的歌舞编排成战歌、战舞,鼓舞周军士气,震慑殷商,对讨伐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晋人常璩在其《华阳国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这种“前歌后舞”的表演在当时并没有名称记载流传下来。《后汉书刘邦命人在宫廷表演之,称其为“此武王伐封之歌也。乃命乐人习之,所谓巴渝舞也。”于是,这种巴渝歌舞成了汉时宫廷歌舞的重要内容。这些传统音乐在巴楚地区世代流传,影响至深,从未间断过,就连亲人丧葬时,都是“鼓盆而歌”,而且“其歌必狂,其众比跳。”
巴楚民间音乐中的号子一类,就有上百种较为典型的品名。水上劳作的号子,该区域几乎每一条江河都有各具特色的个性,民间一般将其划分为峡江号子、 清江号子、乌江号子、海江号子、郁江号子、阿蓬江号子、南溪号子、酉水号子、 盘古河号子。这些号子,都有历史悠久的各具特征的传承,它在水上的船帮中自成体系。除此而外,各个地方还有自己的水上娱乐号子,单是端午龙舟竞赛的“龙船号子”较有特色的就有十多种。与水上号子并行的陆上劳作号子,随便可举的就有搬抬号子,挑担号子,打硪号子,踩池号子,提担号子,打墙号子,石匠号子,连枷号子,抬灵号子。武隆地区的“阴腔号子”演唱时场面热烈壮观,声音可传播数十里。
除此而外,巴楚地区民间音乐中的独特个案还可例举,如兴山围鼓,宜昌细乐,恩施灯歌,巫山吹打套曲,忠州吹打乐,丰都七星锣,涪陵八牌锣、耍锣鼓、秭归太极图、丝弦锣鼓与打溜子,猴子鼓,滚灯,土家傩戏,肉莲箫,三棒鼓,三才板,川东竹琴,阳戏,梁平灯戏,踩堂戏,长阳杂剧,施南调,柳子戏,如此等等,举不胜举。这些个案性的民间音乐,其传承往往是由一些民间群体中的特殊组织来完成,其师承严格,口耳相授。
二、巴楚地区民间音乐的抢救
首先,以社团或博物馆为主体进行保存与整理,是现阶段巴楚民间音乐艺术能够继续发展的实质性途径,也是这种地域性的艺术形态能否传承发展并传之久远的重要举措。具体言之,社团或博物馆的演出或展览,无论硬件、软件,最好能够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起到为巴楚地区民间音乐艺术的整理、保护、研究与推广的作用,特别是博物馆,应扮演传承与咨询服务的中介角色。当务之急,是要让政府与民间资本向有待保护的民间音乐倾斜,并在一定规模的情况下集中研究力量组建社团或民艺博物馆。社团与博物馆不仅能让巴楚地方音乐艺术向世人展现鲜活的历史,而且通过艺人与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既可稳住已有的受众群,又可增加新的观众群,使那些濒临危险境地的古老的民间艺术得以重新焕发生机。
其次,由于社团或博物馆本身可成为巴楚地区文化生态重建的重要枢纽之一,因而在此基础上,该地区的民间音乐艺术就成为产生“新文化”的重要因素。这里以船夫号子为例。船夫号子一直以来是沿长江而居的人们最熟悉、最亲切的民间调子,它以一领众和为演唱特色,依据不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