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格陵兰冰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穿越格陵兰冰盖

穿越格陵兰冰盖   下午3点,拆卸了帐篷、装好了雪橇,小队就正式出发了。基思在前带路,安妮在后压阵,6名队员走在中间,两部狗拉雪橇跑在侧面。突然,一只北极雁出现在碧空,浑身雪白,羽毛光洁透亮,张开的双翅在西斜的阳光下闪着银光,精灵般地在我们上空轻旋。大家都怔住了,正在奔跑的雪橇犬也停下脚步,所有的眼睛都盯着这只雪雁,直到它消逝在冰盖的远方。大家都激动不已,说这一定是北极圣诞老人派来为我们送行的使者。 中国论文网 /5/view-7211606.htm    我不断摔跤,逐渐落在了队伍的后面,安妮陪着我。我双眼紧盯着脚下,小心翼翼地让滑雪板滑入前面队友走出的辙印中。我离队友们越来越远,他们逐渐变成了前方冰盖上的几个小黑点。安妮不断地鼓励我:“费,你是第一次滑雪,你已经非常棒了!”“费,明天你一定更加出色!”    经过了连续8个小时的跋涉,到了晚上11点,我们才到了宿营地。伙伴们站在冰上等待我们,大家向我伸出大拇指,轮流和我击掌以示祝贺。我终于经历了第一次滑雪。    吃饭的时候,基思告诉大家,今天我们走了27公里,这里的海拔是1228米,现在的气温是零下32度。    昨天摔跤太多,浑身酸痛,睡了一觉已经恢复了很多。收拾好帐篷,我帮着彼得套狗。    我们宿营后,雪橇犬就卧睡在雪上。它们两只一组地被一根长长的铁链固定在冰上。看到有人来,一只只欢快地跳着,昂着头,朝着蓝天吠叫,身形完全像狼。    初见雪橇犬,觉得它们很凶。雪橇犬四肢健壮、胸部厚实、体型高大,站起来将近一人高,四只脚掌又宽又厚。它们的毛色几乎都是白的,长着双层的背毛,里层似羊毛,外层毛厚、粗长,在太阳下泛出了油光。黑色的鼻突和黑色的眼睛显出了它们和别的犬类不同。它们的尾巴披毛丰厚,向背部卷曲。尽管有着凶猛强悍的外表,雪橇犬们却是非常温和的。每天出发前,它们都要被套上用牛皮带做成的拉套,在拉套上拴上连接雪橇的拉绳,然后才在主人的口令下拉动雪橇前进。每架雪橇的载重将近一吨,上面一部分是狗粮,另外就是我们十个人的行李、帐篷,以及穿越全程的备用食品及燃料。雪橇犬们必须出力一致,才能拉动这沉重的雪橇。彼得和麦克分别驾驭着一架雪橇。他们喊着不同的口令,用一根海豹皮做的长8米的鞭子指挥狗群。熟练的技术使他们能够准确地将鞭子抽到每只落后的雪橇犬身上。    行进中,狗的休息次数比我们的多,它们的体力消耗很大,雪橇一停,它们就躺在地上,一面舔着雪,一面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汗浸浸的身体在雪地里冒着热气。晚上,雪橇犬们就露宿在雪地上,各自蜷成一团,完全靠自己的体温抵御着风雪的严寒。到了早上,它们几乎被雪埋住,身上结了厚厚的冰。抖落身上的冰,套上绳套,它们又开始了一天艰苦的跋涉。    彼得告诉我,在北极,雪橇犬们一般可以工作十年。麦克说,在格陵兰岛沿岸的因纽特人的小村里,家家都养着雪橇犬,它们不仅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也是人们打猎的助手。因纽特人都把雪橇犬看作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和家庭成员。雪橇犬老死以后都会被埋入村边的一块专用墓地,并插上一块白色的木制十字架。    据说,雪橇犬是由北极狼进化而来。北极狼又叫雪狼,十分凶猛,它们适应了极地的严酷环境,不仅能在陆地边缘活动,有时还能进入冰盖,深入到连北极熊都不能去的地方。它们这种顽强的生存能力遗传给了后代,才使今天的雪橇犬成为真正的雪地英雄。   雪地里的生活    几天以来,我已经逐渐地适应了雪地生活。    茫茫的冰雪,狂暴的大风,北极极昼不落的太阳,是全部的自然景观。因为没有黑夜,也就没有清晨。晚上9点以后,尽管太阳仍在地平线上游动,气温却会迅速下降,如果遇到风雪,天地就会一片昏暗,帐篷和雪橇隐没在暗色中。每天早晨,拉开睡袋,睡袋外面多被一层薄雪或冰覆盖着,人的呼气融化了帐篷顶上的冰雪,化作一滴一滴的水往下掉,帐篷里到处都是湿漉漉的。从头到脚,必须穿得严严实实的,才能拉开帐篷门出去。如果下了雪,帐篷门就会被积雪覆盖,这时,需要用铁铲将雪刨开,人才能爬出来。    每天晚上,都必须将被汗气浸透了的靴垫、袜子,以及被冻硬了的头巾、面罩、手套放进睡袋,靠人的体温烘干。备用电池、照相机、摄像机也必须放进睡袋,避免因低温而损坏。这些东西占据了睡袋很大的空间,使人在里面难以动弹,让人难以忍受的还有那难闻的气味。    安妮和基思轮流为大家准备早餐、烧开水。几乎每天都是面饼,一人一块,半个巴掌大,用黄油在平底锅上加热,洒上奶酪,偶尔还夹上几片熏肉,外加一小袋光麦片,用水冲开。这点东西下肚,折好帐篷,装好雪橇,还没有开始出发,肚子又开始饿了。水是用雪化的。因为我们只有一个水壶、一只桶,行军灶是一个汽化炉,有两个火头。桶和壶要交替着烧水和煮食物,所以,食物的味道和水混在一起,喝起来就失去了冰的甘甜和雪的纯净。    晚餐都是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