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人心底永远的绿
茶人心底永远的绿
“云蒸雾绕风光美,山青水秀茶叶香”是记忆中老家的清晨。开天第一件事就是煮好一壶山泉水用来泡铁观音,这似乎成为了爷爷的习惯,几十年如一日。夏天,他总会托一把扇,眯上眼睛,轻轻咂上一小口,享受清茶给他带来的乐趣。冬日里,爷爷怕冷,总是把自己裹得很严实,却一点儿也不懈怠喝茶,他说冬天喝茶暖胃,暖心。只要茶壶一抓在手里,就像瓷住了一般,兀自半天放不下手来。爷爷一生事茶,爱茶,他爱茶的香醇,爱茶的清冽,并因此喜欢这座片片茶山包围的山村。我受家里世代喝茶的影响,从小没离开过茶,读书写字时,泡上一杯清茶,轻握茶杯,感受茶的温度,仿佛也感受着人生冷暖开合、起伏跌宕。
中国论文网 /5/view-7158288.htm
茶叶是安溪最主要的民生产业,是这座山城茶农的主要收入,这里的世世代代人几乎将全部的精力和情感都倾注在了这株神奇的茶树上。
我生在茶人世家,生命中大部分的记忆,是和茶相关的,一整个童年时代都融合在这一抹绿意里。小时候,每当我腹胀吃不下饭或者是吃坏的肚子上吐下泻,疼爱我至深的奶奶就起身往厨房去炒盐米茶,生火热锅,先放入日常煮饭的白米少许,再放入陈年铁观音茶叶少许,在热锅中不断翻炒,撒入食盐,最后加入热水煮上一碗香香的铁观音盐米茶让我喝下。许多年来,盐米茶伴随我成长,一直到我自己做了妈妈,女儿肚子不舒服时,我常如法炮制盐米茶给孩子喝。多年以后,我仍能清晰地记得奶奶炒盐米茶的样子。
“每一株茶树都是我的孩子,要制出一泡好茶就像呵护孩子的成长一样,从根开始。”做了一辈子茶叶的爷爷总把这话挂在嘴边。在他看来,每片茶叶都是有生命力的。那时,最开心的是到了周末或放假便常常跟着家里的大人到茶园种茶去,中午就在山野间生火煮食。中午太阳高照,午饭后找个草丛躲着,我总能睡上一个安逸的午觉。每逢我们家十余亩荒山野岭露出喜人的点点新绿时,爷爷黝黑的脸上就会渐渐舒展开来,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茶很慢,有心情捧着就好。“做茶最是看天吃饭,要做出一泡好茶,从茶叶的品种到土壤、工艺乃至气候等多方面都很重要。一泡好茶必须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素。”爷爷总这样对我们唠叨着。先经晒青、凉青、摇青,使茶青发生一系列物理、生物、化学变化,形成奇特的“绿叶红镶边”现象,构成独特的”色、香、味”内质,又以高温杀青制止酶的活性,而后又进行揉捻和反复多次的包揉、烘焙,形成带有天然“兰花香”和特殊“观音韵”的铁观音高雅品质。
每当进入茶季,安溪茶乡就沸腾了起来。茶农盼望茶季的心情在这一时刻得到了释放,整个镇都活跃起来,几乎所有人都投入到与茶的相关工作中。村里的妇女们全部上山采茶。采茶有技巧,不能采老,不能采坏,手法不当,手指很快就发疼,生出硬茧。
做茶是件严谨的事。那个时候我们不懂什么叫晒青、凉青、摇青,在我们家族继承人中叔叔深得爷爷的真传,也特别受爷爷宠爱。茶炒到什么程度可以起锅,除了爷爷,也只有叔叔一个人可以把握着好火候。一次,我们带着一身疲倦从山上采茶回来,在爷爷的指挥下来到自家后院,就着夕阳余晖的热度,将一簸箕一簸箕的茶青拿到地上晾晒,把青叶均匀摊开,让太阳照晒,叔叔手脚麻利,做的又快,又匀,爷爷十分赞许:“用手摸一下,如果觉得茶叶还脆脆的,就要再晒一会,如果觉得有些柔软了,就可以收起来了。”爷爷夸叔叔掌握得好,也在教我们如何过制茶的头一道关。
摇青是形成铁观音特殊品质的独特工艺,是形成铁观音茶叶品质优劣的核心的技术。夜幕降临,一家人聚在古厝的大厅,将晒好的茶青放在一个悬挂着的竹筛上,双手扶着竹筛边缘摇动,这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轻巧。力气太大,茶叶都撒出来了;手太生硬,竹筛虽然前后摇动,但里面的茶叶滚来滚去,达不到叶沿细胞磨损的效果。后来采用竹编滚筒摇青机摇青的办法。每次爷爷总是手把手的教叔叔:第一次摇青摇“走水”,用竹编摇青机轻摇2至3分钟,至鲜叶顶叶竖起来,叶面略显光泽,手抓鲜叶有点润滑感即可。摊开茶叶在簸箕上凉青1个多小时再看青,观察茶青变化,鲜叶色泽若略显绿白色,手摸鲜叶有柔软感――茶农俗称叫“落软”,这时就应进行第二次摇青。第二次摇青要“摇活”,就是要把鲜叶摇“活”起来,时间掌握在5分钟左右。再凉青1个半小时多,再次观察茶青,看茶青水份是否有进一步脱水,茶叶是否变软,手抓茶青是否有柔软感、润滑感?第三次摇青要摇出“绿叶红镶边”。根据茶青水分、色泽、香气变化情况,灵活掌握摇青时长。一般摇20分钟左右,摇10分钟后观察茶青变化,再确定续摇时间。摇青是几个钟点的辛苦活,茶叶在摇青滚筒和凉青房簸箕之间反复搬运摊凉,不得有半点马虎。就着那淡淡的灯光,总能看到爷爷、叔叔额头渗出的辛勤汗珠。
经过4到5次的反复摇动和静摊相间过程,细胞破裂和水分散发到一定程度后,“绿叶红镶边”形成了。说的玄一点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