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形成详解.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文化基础 茶文化的形成时期(唐代) 茶肆遍天下 茗为人饮,与盐粟同资 茶为“赐名臣,留上客”的珍品 僧人普遍饮茶并转相仿效 文化人特别好饮、喜饮 茶文化的形成 饮茶风气盛行,佛教、道教的兴盛推动饮茶风 儒、道、佛三教思想渗入,使茶文化形成逐渐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 茶文化在唐代形成的原因 《茶经》的出现 朝廷提倡,贡茶出现 文人学士讴歌茶事,开拓茶文化内涵 茶圣陆羽 金瓜贡茶 《七碗茶歌》 卢仝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茶文化的兴盛与发展 茶兴于唐,盛于宋 形成宫廷茶文化,兴起市民茶文化 宫乐图(会茗图) [唐] 韩师训墓壁画--妇人饮茶听曲图 [辽] 宋代茶文化特点 1、精细制的茶工艺—体现于贡茶 宋太宗“取象于龙凤,以别庶饮,由此入贡” 贡茶是一种封建礼制 由政府控制的茶叶专业户造茶 是对茶农的剥削 对茶叶品质要求很高 宋代茶文化特点 2、斗茶习俗和分茶技艺 斗茶源于唐,而盛于宋。它是在茶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风俗。 斗茶茶品以“新”为贵,斗茶用水以“活”为上。胜负的标准,一斗汤色,二斗水痕(斗火候、斗茶末 )。 斗茶是一门综合艺术,除了茶本身、水质和火候外,还必须掌握冲泡技巧,宋人谓之“点茶”。 斗茶图卷 [唐] 阎立本 这幅画生动地描绘了唐代民间斗茶的情景。画面上有6个平民,似乎三人为一组,各自身旁放着自己带来的茶具、茶炉及茶叶,左边三人中一人正在炉上煎茶,一卷袖人正持盏提壶将茶汤注入盏中,另一人手提茶壶似在夸耀自己茶叶的优异。右边三人中两人正在仔细品饮,一赤脚者腰间带有专门为盛装名茶的小茶盒,并且手持茶罐作研茶状,同时三人似乎都在注意听取对方的介绍,也准备发表斗茶高论。整个画面人物刻画逼真,再现了唐代某些产区已出现的斗茶情景。 宋代茶文化特点 3、茶馆兴盛,茶馆文化发达 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茶馆鳞次栉比 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茶馆有盛无衰 茶文化的延续发展期—元、明、清 1、元代茶文化的主要特色 继承唐宋茶文化的优秀 蒙古入主中原,蒙古贵族崇尚茶 宫廷饮用饼茶,民间饮用散茶 开始出现泡茶方式—“玉磨末茶一匙,入碗内研习,百沸汤点之” 为明代炒青散茶的兴起奠定基础 宋朝遗民借茶事表现节气,磨砺意志 明代茶文化的主要特色 形成饮茶方法史上一次重大变革—明太祖朱元璋废团茶,直接推动冲泡散茶。 形成紫砂茶具的发展高峰 形成为茶著书立说的兴盛时期 朱元璋 清代文化的主要特色 形成更为讲究的饮茶风尚—三清茶宴、乾隆嗜茶、民间差俗 茶叶外销历史高峰形成—大量出口外国、引发鸦片战争 茶文化开始成为小说描写对象— 《红楼梦》、《镜花缘》、《儒林外史》 谢谢!!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