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辩证法)(2010-2011)详解.ppt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辩证法)(2010-2011)详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闪电的本质是云层中的正电与负电相遇而发生猛烈放电的过程。 - 案例分析:孔子与小儿辨日。   《列子?汤问》记载:博学的孔子遇到两个小孩正在热烈地辩论。孔子一探问, 原来争论:太阳在一天内什么时候离人近?一个说:“早晨太阳刚刚出山,像磨盘 那样大,中午则像菜盘那样大。东西总是近大远小。所以早晨太阳离我们近。”另 一个则说:“不对。早晨太阳刚刚出山时,我们凉凉爽爽,中午烈日当头,热得像 在蒸笼里一般。火性的东西总是离我们越近越热, 越远越凉快。所以中午的太阳离 我们近。”两个孩子都有实际生活经验为理由,孔子无言以对, 两个孩子笑道:“谁 说你是博学的呢?”   太阳与地球的真实运动关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本质 现象 相互对立 相互统一 个别的 表面的 片面的 多变的 普遍的 内在的 整体的 稳定的 现象比本质更生动丰富 本质比现象更普遍深刻 本质是现象的根据 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感官感知 思维把握 现象和本质 “本质表现出来, 现象是本质的。” —列宁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决定了人类科学 认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正因为现象和本质 是对立的,这才产生了科学认识科学研究的 必要性,“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 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 的了”。而现象和本质的统一,又决定了科 学认识的可能性。 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第一,通过现象看本质;   第二,透过现象看本质。 例:海市蜃楼;佛光。 善于识破假象、利用假象。 例:战争中、体育运动中采取的假象策略。 (5)内容和形式 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内容 形式 事物的内容是指构成这一事物的一切要素,即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发展趋势等等的总和。 事物的形式则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内容 形式 相互对立 表现方式 存在基础 相互统一 相互转化 相互依存 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 内容 形式 决定 反作用 基本适合 不适合 基本适合 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 中外许多人的毕生精力都用在完美的艺术形式上: 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呤泪双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为得一个字,拈断数根须。” 内容形式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第一,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善于根据内容的变化、发展,适时 地、正确地变革旧形式;   第二,既要反对形式主义,又要反对形式虚无主义;   第三,自觉地运用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辩证法,利用多种形式为内 容服务。 案例分析:东施效颦  《庄子·天运》中讲:美女西施因为心口痛,皱着眉头,按着胸口在路上走,因而别有一番风姿。邻居一个丑女(后人称作东施)看见了,认为很美,也去学西施的样子,结果弄得更加丑陋不堪。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引用这个典故,在《西施》中说:“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因果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第一,原因和结果范畴是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原则的内在依据,把握 二者的辩证关系可以从根本上与宿命论、“因果报应”论和神学目的论划清 界限;   第二,为人类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是人们自觉的 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可以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 案例分析:把握因果性的意义   把握因果性的意义之一在于在从事当前活动时应当估计到它的长远 后果。   恩格斯以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等地因滥伐森林而由沃野 变为荒漠的历史教训, 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他指出:“到目前为止存在 过的一切生产方式,都只在于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 那些只是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发生作用的进 一步的结果,是完全被忽视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 519页。) 案例分析:天狼伴星的发现--因果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天狼伴星的发现,在天文学史上传为佳话,同时也显示了人类的才智。 1834年,贝塞尔(1784-1846)观察天狼星自行时,发现它并不沿着直线 (直线指大圆的弧)运动,而描绘出波浪形的曲线,他怀疑这是由于天狼 星被另一颗紧挨着的星所攝动而产生的。1844年,经过详细计算后,贝塞 尔从理论上断定这颗星(后来叫天狼伴星)是存在的。1862年,即他死后 十六年,美国的克拉克把新制成的18英吋的天文望远镜对准天狼伴星时, 果然发现了这颗伴星,贝塞尔预言的因果联系光辉地证实了。天狼伴星是 人类最先发现的白矮星,它的质量大得惊人,密度为水的十七万多倍。 (2)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和偶然性范畴揭示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趋势 事物 发展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