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他让世界知道了大熊猫
他让世界知道了大熊猫
“蜜蜂的本意是觅食,但它传播了花粉”。从明代到近代,西方有大量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中有许多饱学之士。他们的目的本是传教,但无意间却为传播科学做出了贡献。法国传教士阿尔芒
中国论文网 /5/view-7203318.htm
戴维1826年出生于法国一个天主教徒家庭。他自小热爱大自然,知识广博,通晓矿物学、鸟类学、动物学和植物学,来中国之前,即已获得卓著的名声。1862年,当他即将启程前往中国传教时,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委托他顺便为该馆收集中国的动植物标本。
到中国后,最初几年,戴维转徙于各地传教和进行科学考察。1869年,当他得知四川雅安一带有一些人们尚未知晓的珍稀物种时,便从上海转道成都,抵达雅安宝兴邓池沟,担任当地天主教堂的神父。
大熊猫走向世界
宝兴县位于四川西北部,该地处于盆地向高原高山的过渡地带,蕴藏着全中国近四分之一的动物物种,其中许多是珍禽异兽。1869年春,戴维路过一户人家,突然,挂在墙上的一张黑白相间的动物皮吸引了他。主人告诉他:当地人叫这种动物“白熊”或“竹熊”。它们很温顺,一般不伤人。戴维异常激动,他估计这种动物“将是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种”。为了得到这种奇特的动物,戴维雇佣了20个当地猎人展开搜捕。3月23日,猎人们送来了第一只小“白熊”,遗憾的是,他们为了便于携带,把它弄死了。
1869年5月4日,戴维终于捕到一只活的“白熊”。这只憨态可掬的“白熊”有着毛茸茸、黑白相间的皮毛,以及又圆又大的脑袋。戴维喜出望外,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喂养后,决定将其带回国。遗憾的是,这只小熊经不起长途颠簸,还没运到成都就奄奄一息了。戴维只好非常惋惜地将它的皮制成标本。寄送给法国巴黎的国家博物馆。博物馆的专家经过研究后认为:它既不是熊,也不是猫,而是与之前在中国西藏发现的小猫熊相似的另一种较大的猫熊,便正式给它定名为“大猫熊”。
这个拉丁学名传回中国之后,被误译成了“大熊猫”。于是这个名字将错就错,在中文里一直沿用至今。大熊猫的发现,震惊了世界。从此,匿居荒野的大熊猫进入了人类文明的视野。
麇鹿的一段往事
麋鹿是世界珍稀动物。因它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又名“四不象”。麇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曾经广布于东亚地区。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为了供游猎,残余的麋鹿被捕捉运到皇家猎苑内饲养。到19世纪时,只剩在北京皇家猎苑内的一群。
早在1865年秋,戴维在北京南郊考察时,无意中发现了猎苑中的麋鹿。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群陌生的、极可能西方尚无记录的鹿。戴维弄到了两只麋鹿,制作成标本,寄到巴黎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在那里,麋鹿最终被确认为一个从未发现的新种,并被称为“戴维鹿”。1866年之后,英、法等国的驻清公使及教会人士通过非法手段,从猎苑弄走几十头麋鹿,饲养在本国动物园。1894年,北京永定河泛滥,洪水冲垮了猎苑围墙,许多麋鹿逃散出去,成了饥民的果腹之物。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猎苑中的麋鹿被劫杀一空,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直到1985年,由于英国政府的无偿捐赠,麋鹿才重新回到它的野生祖先的栖息地。
既是传教士,更是科学家
除了大熊猫和麇鹿,金丝猴和珙桐也跟戴维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1871年,一种外形可爱而又独特的长尾猴出现在戴维眼前时,戴维的心为之一振。与我们中国人不同的是,最先引起他关注的,不是它身上金灿灿的皮毛,而是它那仰天的、没有鼻梁的鼻孔。戴维给这种猴子取名“仰鼻猴”。后来经鉴定,这也是一种珍贵的濒临灭绝的新物种。我们今天称其为“金丝猴”。
珙桐为落叶乔木,可生长到15~25米高,色花奇美,是大约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戴维在宝兴县发现珙桐后,因为其花苞片的形状像鸽子,称其为“鸽子树”。如今珙桐不仅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也是全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
1888年4月,戴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科学大会上总结了他的研究工作:他在中国发现了200多个种类的动物,其中63个当时不为动物学家所知;发现了807种鸟,其中65种以前未被描述过;此外,他大量收藏了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以及昆虫的标本。
戴维既是传教士,更是科学家。他的发现不仅为丰富人类的知识,也直接推动了对这些动植物的保护。譬如,在戴维发现大熊猫和金丝猴之前,当地人随意捕杀这两种珍贵动物,险些让它们灭绝。但如今,大熊猫和金丝猴都已成了我们国家的瑰宝,受到了很好的保护。
(摘自《大科技》2014年第10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