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球史视域下的周代社会公共活动
全球史视域下的周代社会公共活动
[摘 要]论文选取了全球史的视角,从现存的史料典籍如《诗经》、《论语》、《周礼》中搜集出一些民众生活的记录,选取了民众广泛参与的如社、诗、乐、舞、宴、猎等社会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对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公共活动进行了分析,同时与西方的社会公共活动进行比较。并在文中分析了周代的社会性质特别是礼乐制度对当时社会公共活动的影响,指出周代社会公共活动有深刻的农业社会文明印记。
中国论文网 /4/view-7125007.htm
[关键词]全球史;周;社会公共活动;礼乐制度;农业社会
一、导言
中国古代正史记载的是王朝政治史,未见有专门记载中国普通民众历史的典籍。其原因似在于儒家思想“看重现实政治,易偏向社会上层而忽略社会下层,常偏向于大群体制而忽略小我自由”(1),只有经过审查符合标准的有过“事迹”的下层民众才能入选史书,如《后汉书
周代正处于中国社会的文明转向期,其中春秋时期又是中国文明基本定型之后的一个大的变革时期。期间先经历了“制礼作乐”的西周时期,后经历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那么,处在这样一个历史大变革时期的人们的社会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打破传统的历史叙述方式而换作从关注普通民众的角度来研究当时的社会公共活动不失为一个方法,这种方式正是当今全球史所采取的平等立场,杜绝任何形式的中心主义和偏见。社会公共活动,即为社会多个阶层共同参与的活动,并非仅仅是社会精英独享的特权活动。在中国周代,非精英指的是普通下层民众等一大批社会群体,至于当时民众身份的“国”,“野”,“庶”人之分则无强调必要。
二、中西方共有的历史载体:诗
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了多种社会公共活动形式,其中就有广为传诵的诗,其内容即当时社会和人民生活的真实反映。《史记》中记载孔子按照“取可施于礼义”原则将诗删减成三百零五篇的《诗经》前诗有三千余篇,内容丰富多彩,中国早期的史诗应该有一部分存在其中。作为口头流传的民间创作的史诗是古代社会人类精神的一种表达方式。
希腊荷马史诗相传为盲人诗人荷马所作,而当时与周代同一时期,希腊有一大批吟游诗人周游四方,传诵着神和英雄,并且将史诗改编得形式更易于传唱,内容更加生动丰富,所以《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共二万八千行,既有恢宏的战争场面又有人物的细节刻画。先秦时代亦有如“朦”“瞽”“遒人”之类的吟诵诗人,只是周代“礼乐制度”之下这些人转而专为宫廷王者服务,礼乐被用来维护社会等级制度。宫廷中为王室歌功颂德的乐人所吟诵的内容形式都有严格规范,无法任由乐人自行创作,这些人与先周和古希腊时期的吟游诗人相比,乃是团体与个人的差异,一为音乐匠人,一为艺术家。史诗亦由于不符合周的统治思想和无人传唱而消亡,所谓“诗亡然后春秋作”(2)。
三、全球史视野下的周代公共活动
西方文明源于希腊。希腊地处温暖的地中海,没有长期寒风侵袭,故人们衣着较少,气候也较适宜户外活动,因此公共集会是西方传统的生活方式。例如,古希腊时期就出现了在公共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场所:公共集会所用的广场和大厅。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记载的许多著名演说就发生在这些场所。而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黄河流域孕育了周朝时期的文化,由于与希腊多山的环境不同,黄河流域适宜农耕生活方式,而农耕生活就限制了公共生活的范围,即在家族体系下就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一)集会
周代已有大规模民众集会,如祭祀,丧葬,婚娶,宴会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有一种周期性的青年男女聚会,应该是情爱主题的狂欢节,“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是青年男女们同游,各寻意中人约会的情景。男女相会的场所应为社祭之地,而不是《诗经》中的郊外山野之地,诗歌中的山水林野,花草植物多为起兴隐喻,还有学者认为一些植物如荇菜之类属于古时巫术中的爱情咒(3)。社祭的主要目的是求雨,以祈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社”带有生殖崇拜的意味,社坛又是男女幽会的场所,同时也是人们聚会的场所。启良先生已有考证:“《春秋》经庄公二十三年有庄公“如齐观社”一句,《左传》《谷梁》《公羊》三传皆认为庄公观社为非礼。至于何以非礼,《谷梁传》的解释是:以是为尸女。所谓尸女,就是躺在地上的女子。《说文》释尸:象卧之形。俞樾《癸已奏稿燕祖齐社义》说得最为明确:庄公如齐观社,实为观女人。”(4)《论语》中亦有此类记载,《论语先进》中孔子让众弟子“各言其志”,曾皙曰:“暮春者,春服即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风乎舞雩”意即为在祭祀之地男女相会。(5)孔子是春秋人物,最倡导“克己复礼”的人也认同曾皙之志,加之还有一名国君(庄公)慕名跑到外国去观社,可见这种男女约会是当时周代盛行的社会风尚,且有社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