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同途异趣 相似异旨
同途异趣 相似异旨
摘要:《聊斋志异》和《红楼梦》这两部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虽然文体特征和描写对象差别极大,一个是以贫苦书生为主的短篇故事,一个则以百万长篇写尽世家大族的繁华,但是却有很多相似之处,都以梦中的神仙生活虚构了作者心中的理想世界,都借神奇宝镜表达了丰富的人生哲理,都用诗歌意境抒写了文人的生活意趣,都将佛道理念纳入到整个创作过程之中,而在这相似的艺术构思中却传达了同而不同的思想和意趣。
中国论文网 /4/view-7075528.htm
关键词:聊斋志异;红楼梦;悲剧
中图分类号:I207.419 nbsp; nbsp;文献标识码:A
蒲松龄和曹雪芹是清代两个最杰出的小说家,虽然他们的人生经历迥异,蒲松龄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追求科举的清贫读书人,曹雪芹则“生于繁华,终于沦落”;他们所创作的作品文体特征相差甚远,《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红楼梦》是长篇章回小说;故事中的人生追求极为不同,蒲松龄渴望通过科举改变命运,家业昌盛,作品充满了世俗人的情欲,而曹雪芹则在巨大的生活反差中看透了冷酷的社会和残酷的人生,小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但是这两部作品无论是艺术构思还是思想内涵都存在着既一脉相承又自成体系的特点。
一、理想世界的存与失:《聊斋志异
理想是人们基于现实中的缺憾而产生的,在文学作品中它常以梦境或异界的形式出现。清代两部最伟大的小说《聊斋志异》和《红楼梦》都将美梦和神仙之境相结合创造出了让人既心驰神往又感慨深思的艺术世界。《聊斋志异中路过天门,到了广寒宫,在白于玉的撮合下与紫衣仙人极尽衾枕之爱,正在二人互赠情物之时,童子进入,让吴“前去”,既而“虎哮骤起,生惊窜而去,望之无底,而足已奔堕。一惊而寤”。此后吴青庵“前念灰冷,欲寻赤松游” ① 。《红楼梦》中,贾宝玉正在神游太虚与警幻仙姑之妹缱绻闲游时“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吓得宝玉汗下如雨” ② 。吴青庵和贾宝玉都是在美梦中享受男女之情时突然被恶物惊吓而醒,这一相似的做梦形式既是人们日常做梦状态的再现,更是古代小说以梦警人的创作观念的继承。早期的梦幻小说如唐传奇中的《枕中记》、《南柯太守传》和《樱桃青衣》等都体现了文人对美好生活的梦中渴望以及美梦被惊的传统观念。
除了相同的梦醒方式外,吴青庵看到“桂树两章,参空合抱;花气随风,香无断际,亭宇皆红窗”,“檐外清水白沙,涓涓流溢,玉砌雕阑,殆疑桂阙”的天宫与贾宝玉在太虚幻境见到“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的仙界景色如同一处。吴青庵和贾宝玉的梦中天宫都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世界,他们二人在这清雅怡人的仙宫福地都生活得非常舒心。但作者并不是让他们享受这天仙美景,而是要让他们在享受中觉悟,因此吴青庵梦游天宫是白于玉开导他看破色欲的一种途径,而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亦是警幻仙姑在荣宁二公“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的“剖腹深嘱”下让贾宝玉觉悟的方式。但是由于蒲松龄和曹雪芹的创作理念不同,因此,他们在相似的艺术世界中又表达了不同的人生追求,这可以从吴青庵和贾宝玉在梦后的人生选择上看出来。《白于玉》中吴青庵在梦后“前念灰冷,每欲寻赤松游,而尚以胤续为忧”,虽然也主动离开了与他“敬爱臻至”的葛太史之女,好像真正看破了红尘,但其实吴生并没有完全舍弃情欲,后来又化身道人,救了“中途遇寇”的儿子,赠给其妻可以延年益寿的丸药和能够躲避灾难的金钏。可见吴青庵的出家求道是为了化解人生困境,并不是真的了无牵挂。《红楼梦》中贾宝玉在梦幻之后没有任何改变,仍旧沉浸在自己的荣华富贵之中、锦衣玉食之间、儿女情长之内,直到最后司棋、晴雯、迎春、黛玉等一个个含恨死去,使他充分感受到了“重露繁霜压纤梗”的无情人生后,彻底看破红尘,丢掉了“举案齐眉”的贤妻薛宝钗,真正做到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决绝。
小说中主人公不同的人生选择与作者的经历是有密切关系的。与曹雪芹相比,蒲松龄虽然一生穷困潦倒,科举无望,但基本上能够温饱,尚能自给,既没有大富大贵,也没有贫困至极,因此他只是希望能够有奇异的力量改变这个社会上或丑恶或不公的现象和人生的种种缺憾,他笔下的吴青庵、贾奉雉、陈弼教、罗子浮等人成仙修道的目的都是为了摆脱现实生活中的窘境,并没有真正舍弃人间感情,也可以说《聊斋志异》中那些暂时抛弃情欲之人是为了满足自己更大的情欲需求。蒲松龄渴望理想世界的存在,希望现实中的凡人能在神奇外力的帮助下解除生活中的各种危难,其内心仍是执着于现实生活。而曹雪芹由于遭到重大的家庭变故,从大富大贵跌入饥寒交迫的深渊,深切地感受到了人生艰险和种种炎凉世态,却又无力拯救这种顽疾,因此对人生已不抱任何希望,在找不到出路后决心决绝地离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