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得浓-秉承传统,与时俱进
李得浓:秉承传统,与时俱进
穿过潮州市太平街这条历史悠久的街道,位于街道最北端的一角,矗立着一座楼高五层的老建筑,名为“浓园”。只见大门口旁醒目地挂着由国学大师饶宗颐题写的几个大字:“方家有神技,大匠无弃材”。这对楹联,说的正是这座
中国论文网 /7/view-7132162.htm
“浓园”的主人翁――李得浓。
已走过木雕行业四十余载春秋的他,始终坚持着用双手,一笔一笔地构画出每一件木雕作品的草图。李得浓的创作千变万化,他既秉承了工艺美术中的手工传统,同时又开辟了自己的道路,创造出专属于自己的雕刻语言。
“被迫”入行
过去数十年里,李先生先后参与过古建筑雕塑的修复和重建,包括对梁架、斗拱及木雕等装饰的设计,也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的壁画《清明上河图》、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顺德清晖园扩建工程、法国巴黎中国城等设计并制作木雕作品及顺德私人豪宅《仁园》的木雕作品等。同时也有很多成名之作《憩息之舟》、《锦上添花》、《五羊“成功”二字,李先生轻描淡写地回答,我不认为自己现在已经是“成功”了,真正的“成功”,还需留待后世人去评判。
李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潮州人,他身上带有着典型的艺术家气质,留着一头中发,厚胡须,衣着随意,言谈直爽,是位性情中人。他形容自己在生活上是个“潦倒”之人,不大爱讲究什么,所以他给自己起了“半呆”的笔名。其实,他甚懂如何享受生活。他喜欢交朋结友,谈天说地,平日除了从事雕刻以外,偶有习字作画、阅读、收藏等雅好,只是他不注重表面形式罢了。
生于陶瓷绘画世家的他,自幼耳濡目染喜爱绘画。尽管书画和木雕是两种不同的艺术类型,但是,它们彼此之间是融会贯通的。“最初进木雕这一行,并非兴趣使然,只是因计划经济时就业问题,难为挑选,所以有点被迫的意思。”但能进木雕厂已是荣幸万分的。
起初,年满18岁的李先生在一家民办工艺厂做陶瓷花纸设计。1968年正好是赶上上山下乡高潮,被迫中途辍学的他成为“老三届”,加上父亲被打成反动技术权威,是集体参加国民党,他自己便是上山下乡的重点对象,但因为他能出黑板报画画当美工,加上母亲坚决反对,结果他在家一呆便是五年。
1973年,潮州市刚成立玉雕厂不久,李先生主动跑去参加报考。后来,有人劝说他做玉雕易患风湿病,所以他才转为潮州市二轻金漆木雕厂,并师从已故著名木雕大师陈舜羌等老艺人。这是他初次接触木雕,也不期然而然走到了今天。
回忆起当学徒的那段时光,从雕刻技法到刻刀保养,从怎么磨刀到如何打木头,从简单到复杂,从花乌的表现到人物挂屏的制作,从建筑装饰的木雕构图到日用神佛祭具的制作,皆由师傅手把手地教着他,加上他天资聪颖,他很快便成为一个木雕操作比较全向的人。
1977年,李先生获得了人生中的一次宝贵机遇――前往广州美术学院深造。这也是他读初中时的梦想。与工厂的实操性,局限于手工艺的操作有所不同,广美的求学经历,开拓了李先生的视野――掌握并运用理论知识于实践之中。首先,老师们纠正了他画图的结构关系,摆正了他原来所走的弯路,同时能够对美术史的演变历程及美学理论有了系统的认识,更让他了解到何为艺术源自生活,而这些美学观念是难以在民间或木雕厂学得到。例如,秦汉时期的艺术风格是以坚实、清瘦、强壮为审美观念,到了唐代则是以丰满、柔美、富丽堂皇为审美要求,这是艺术史两种不同的审美观。其次,当时同他一起进修的十多个人均来自于各单位的创作设计人员,也是“文化大革命”以后首批能得到培训的美术工作者。课程的内容涉及面广泛,除了雕塑以外,还包括绘画、人体解剖结构和书法艺术课等。
1980年,潮州市政府对开元寺展开了规模的修建工程,并挑选了5名负责雕塑工程的人员,李先生有幸参与其中,其余几位是阶段性参与的人员,如唐大禧、陈钟鸣、王龙才、吴维潮等。“唐大禧是塑制院的,陈钟鸣、王龙才等人则是利用周末时间前来帮忙的,我当时参加的集体创作有阿弥陀佛、四大天王中的持剑天王、观音阁的观音菩萨等,而由我个人独立制作完成的小型佛像,则是包括三位罗汉、二位十八化身、二位十殿阎王。”
另一次让他记忆颇深的回忆,是关于韩文公祠的修建往事。“原本上级机关已经批准将这个祠堂拆掉后改建成校舍,是我们几个人自发做了雕塑后,获得政府拨款修建才得以保存原址的”,他感叹道。至于清晖园和巴黎中国城的所有木雕装饰,也是经由他一手设计的。提起过往的酸甜苦辣,他只表示,只要作品能够完成,他就心满意足,别的他都不在乎。
传承,不等于守旧
有人曾这样评价过李先生的艺术成就,认为他是第一位将潮州木雕从过去的装饰功能提升到艺术审美的高度。
在“浓园”的陈列馆内,摆放着李先生由上世纪90年代到近些年的得意之作。这些作品外观各异,有全贴金的,有半贴金的,也有少数未贴金的,其中有不少是由珍贵的木材
文档评论(0)